
地的河水如墨迹一般,散发着臭味。
清远市水务部门一官员承认,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也为能通过全国卫生城市验收,他们既没有截污也没有清淤,而是采取了应急方式——水系连通。换言之,为临时达标而调水稀释。2017年8月清远市启动了海仔大排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工程,但截至目前仅完成整治工程的40%。
之后,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等对此事件作出批示,要求清远市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立即核查,严肃追责。
昨日(6月14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广东省环保厅了解到,当日清远市委、市政府就市区黑臭水体整治弄虚作假问题,向广东省委、省政府作了情况报告,并就此作深刻检讨。
检讨称,“经初步核查,海仔大排坑的整治过程中确实存在弄虚作假问题,主管部门工作不力、作风不实、虚报进度,引导不实评议,市委、市政府监管不到位、把关不严,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影响了社会公众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评价。对此,市委、市政府深感内疚和痛心。”
据悉,清远市纪委已启动问责程序,对海仔大排坑黑臭水体整治中涉嫌“假装治污”“表面治污”的市区两级共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立案审查调查,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7年,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
据原环境保护部《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政策》编制组介绍,我国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有很多甚至出现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环境保护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黑臭水体整治是广东省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指出,广东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应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4万公里,但实际只完成9000多公里,城市黑臭水体多达243段。
对此,广东省向中央环保督察组表示,截至2018年5月底,全省243个黑臭水体中有194个完成整治工程,实现了不黑不臭的初步目标,完成率达79.8%。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除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外,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组织的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也正在进行。
根据要求,专项行动涉及广东、广西、海南、上海、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8个省20个城市。今年5月-6月,督查组分三批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和部分地级城市开展现场督查;现场督查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形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统计表和问题清单,实行“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式管理;9月-10月,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巡查,提出约谈建议;10月-12月,对问题严重的城市政府进行约谈,对约谈后整改不力的城市,开展环境保护专项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