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在农村沟河保洁中,实行人工保洁与机械保洁相结合、常年保洁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等多种模式,确保农村沟河整洁通畅。图为日前,保洁人员在圩角河海门工业园区段清理河面垃圾。记者戴跃华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日前,《海门市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正式出台,今年共确定8大类44项工作任务。
今年水污染
防治目标确定
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我市省考地表水断面3个,断面优良比例达到66.7%,无劣V类水质,市考地表水断面5个,断面优良比例达到37.5%,无劣V类水质,通吕运河货隆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Ⅳ类,通吕运河天西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Ⅲ类,通启运河海洪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海门河东洲大桥和高北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圩角河秀山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圩角河西郊大桥断面水质达到Ⅴ类,通启运河常乐闸南桥达到Ⅲ类。圩角河北京中路桥断面水质达到Ⅴ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三星自来水厂地下水监测点水质保持良好,江滨季士昌地下水监测点水质保持优良。近海海域海水水质达到Ⅳ类。
按照上级下达任务,2018年,我市主要水污染物减排目标:化学需氧量确保削减1.14%、总磷确保削减1.73%、氨氮力争削减1.00%、总氮力争削减1.00%。
细化任务8大类44项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两行业”企业整治、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严格环境准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排污许可制度、推进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强化重点区域污染治理。
深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方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大力推进尾水再生利用。
强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方面:调整优化养殖产业区域布局、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实施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方面:加强船舶污染控制、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
加强水资源节约方面:控制用水总量和提高用水效率,加强城镇、工业与农业节水,强化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严格生态红线保护与规划蓝线管理、持续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职责、实施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化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强化沿海岸线管控、防治近岸海域污染、强化海洋生态与湿地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能力建设。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积极推行差别水价、完善排污税征收政策、 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全流域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
加大水环境监管方面:强化断面达标精细化管理、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依法加强排污单位达标排放监管。
2018年,我市共安排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22项,其中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项,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项目1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项目4项、水生态保护项目6项、能力建设项目1项、南通市水污染防治专项总体方案工程项目6项。
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
我市要求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公开水环境状况信息,定期发布水环境质量状况,重点排污单位应公开污染物排放状况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加强社会监督,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水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积极推行环境公益诉讼。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推广绿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