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结合旧楼改造,合理安排海绵城市提升改造计划。改造小区道路、排水、绿化等系统,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提升小区雨水积存、净化、利用能力。推行建筑竖向改造,形成立体雨水收纳使用体系的同时增加绿化率。
二是提高城市公共设施雨水蓄滞能力,结合城市道路、广场、公建、学校、停车场等多种公共设施,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形成海绵城市系统化,改变原有快排、直排的排水方式,发挥城市“海绵体”作用。推进城市排涝设施建设,同步改善城市排水、排涝功能。将海绵城市建成区域进行有机连接,形成成片效应。
三是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等设施,大力推广海绵城市改造。通过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利用自身雨水。对现状公园、绿地进行改造,满足雨水流通、积蓄要求,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新建部分公园、绿地,扩大雨水承储范围,发挥城市绿化的海绵优势。
四是有机推行建筑竖向改造,形成立体雨水收纳使用体系。施行屋顶绿化、垂直绿环的优势,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同城市竖向空间利用的结合,打造城市建筑雨水收纳使用体系,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