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苏州高新区召开全区防汛防旱工作暨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市防汛防旱工作和黑臭水体治理会议精神,强调从早、从严、从实强化防汛防旱各项措施,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完成河道疏浚、防汛岁修以及水利工程水下结构施工,确保汛期河道泄洪通畅。区领导宋长宝、匡晖出席会议。
会议通报了全区汛前检查和第一季度城镇黑臭水体治理情况。
今年,高新区计划投入1.9亿元,对50条河道实施清淤,清淤总长70公里,约98万立方米,建设河道护岸3.3公里,新建防洪闸站工程22座。截至5月中旬,河道清淤累计完成工程量的70%。其中,浒墅关镇、枫桥街道已完成,东渚街道进入扫尾阶段。
黑臭水体方面,高新区全年计划对14条河道进行整治。目前各地各部门黑臭水体整治力度空前,既能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动作,也能充分结合实际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河道整治前后水环境面貌改善明显。高新区建成区活水畅流工程和狮山街道渠田河长效管护引入DBO模式等创新作法被列入江苏省典型案例集。
防汛工作方面,各地结合实际需要,储备了袋类、铁丝、钢管、土工布,移动防汛泵车、水泵、发电机和疏通车等防汛物资。浒墅关镇、枫桥、狮山街道建立了专门的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各地依靠机关干部、城管队员、民兵组织、河道管护单位等,组建各类防汛应急抢险队伍41个。
会议指出,近年来,高新区通过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全面推进城乡防洪圩区达标建设,防洪除涝和堤防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区范围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形成,防汛防旱减灾能力普遍增强,但从今年防汛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看,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防洪工程设施未到位,遇到高水位时容易发生内涝,只能通过临时措施排涝,一些地势低洼的老旧小区遇到强降雨时容易造积水。
会上,各地向区管委会递交了2018年度防汛防旱和城镇黑臭水体整治目标责任状。会议强调,防汛防旱工作要坚持预防与应对齐抓,加强监测预警、风险防控、统一调度和应急管理,全面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抗御水旱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要加快汛前隐患排除。加强城镇排涝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管理维护,加快城镇易积水点治理,落实重点部位、低洼易涝地区、地下空间的抢险物资储备,配备好应急抢险队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演练,提高防汛抢险队伍实战水平和应急能力;要强化源头治理,通过加强城乡污水治理及排水户日常监管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好污水入河问题。要狠抓长效管理,健全河道养护机制,压实河长护河职责,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有效保障河道“长治久清”;要进一步开展疑似黑臭水体摸底工作,对新增的疑似黑臭水体列入整治计划,加快城镇雨污分流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年度建设计划任务,确保“2018年基本消除城镇黑臭水体”目标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