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的报告,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绍文带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调研。据悉,广州市正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编制,计划今年8月底前完成。到2020年,全市集雨面积50~200平方公里的32条小流域将全部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
根据《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2011-2020年),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重点是集雨面积50~20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通过实施水库及堤防等水利工程整治、河道疏浚、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措施和强化水土保持、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污染防控等综合治理措施,降低小流域内洪涝旱灾、地质灾害等威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水和谐。
广州全市集雨面积50~20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共32条,分布在白云、黄埔、花都、从化、增城区。目前,已有9条小流域能够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今年8月底前,广州市编制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市集雨面积50~20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将全部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
在调研座谈会上,广州市水务局负责人提到,近年从化、增城北部区域洪涝灾害较为严重,为提高现有水利设施防洪调蓄能力,广州市正研究在两个区新扩建水库:从化区扩建南大水库、凤凰水库,新建沙迳水库;增城区扩建大封门水库。目前沙迳、南大水库的新建、扩建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凤凰水库扩建也已列入广州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