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质监局组织媒体来到通州区采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记者获悉,通州区作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其中试点区域包括6平方公里的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共涉及包括老旧小区在内的29个区域将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或改造。
上午,记者在通州区紫荆雅园小区看见,其中一条红色的步道进行了透水铺装,当工人用水管在步道上放水时,水会随时渗透进去,道路没有积水。通州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北京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新旧结合、流域完整、可操作、可推广的原则,选择“两河片区”中行政办公区及周边区域做为海绵城市试点区,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8.77平方公里。
新建区包括6平方公里的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另外还包括行政办公区东侧的区域等。整个试点区域计划2019年6月基本完成建设。
负责人介绍,通过人行道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线性排水沟等建设,实现了海绵城市工程系统体系建设,解决试点区内涝、黑臭等核心问题,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
到2018年末,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空置率达到84%,其中建成区80%,新建城区86%。同时,北运河和运潮减河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80%以上的河道监测缎面水质指标达到功能水质标准。此外,防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生态岸线恢复率85%以上。
另据介绍,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已经在通州区陆续开展,通州新城核心启动区1.5公里长的北环环隧基本建成。规划综合管廊位于地下环隧下方,通过综合管廊上方设备夹层将市政管线引入周边地块。综合管廊共分为三仓,从外向内依次安排电力、中水、给水、真空垃圾、信息、有线电视、热力共7种市政管线。
眼下正在建设的文化旅游区地下综合管廊,总共规划建设23.8公里,目前已经完成了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