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报5月8日刊登社评《打赢治理黑臭水体攻坚战》,读后很受启发。黑臭水体污染的问题,一些欧洲国家也曾经遭遇过,多国政府痛下决心,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以市场化手段治污。
于是,治理污水的难题成了一些企业的商机。有的企业建立污水处理厂,收费处理附近企业的污水,污水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进入河道湖泊。其间,环保部门对排放的水质进行严格监测。产生污水的企业需自费铺设管道,连接污水处理厂,这样做比自己处理污水省钱。
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还要解决已被污染的河道水质问题。河水本身具有生命力与自净能力,自然河水中会产生大量生物、植物和微生物,这些均有降解污染有机物的作用。尤其是水岸植物还可以向水里补充氧气,有利于防止污染。
建议我国城市借鉴当年欧洲国家的做法,对河道进行“重新自然化”,重点让河道湿地进行自然修复。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河道的自然地形、地貌,建立起阳光、植物、生物、土壤、堤体之间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适当地投放鱼苗、河蚌、螺蛳等,以此来净化水质。同时在退让出的河道水岸选种芦苇等水生植物,以此招徕水鸟栖息。
河道都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整治好以后,在河湖边立碑,将这些历史简要地刻在石碑上,以便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河流的过去与现在。这样的话,河道就真的恢复原生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