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鹤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完工项目实效“解码”
鹤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部分完工项目实效“解码”
发布日期:2018/3/22 12:07:13

  针对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方面突出问题,按照以促进雨水源头下渗回补地下水、初期雨水净化为主,以雨水资源化利用为辅的基本原则,我市制定了《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确定试点范围总面积约为29.8平方公里,包括河道治理、建筑小区、绿地广场、城市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城市防洪和水源涵养六大类68项317个项目,2017年,在试点区域、试点面积、控制指标不变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化、人性化、精细化要求,我们将试点区域汇水分区由原来的38个调整为7个,试点项目从317个调整为285个。


  1、河道治理


  主要是新城区水系生态治理项目,包括护城河、棉丰渠、天赉渠、二支渠、四支渠等城区河道,长度约33.8公里,面积约3.3平方公里,通过对现状河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整治,提高河道排涝能力,新建二支渠南延、四支渠2条河道,打通断头河,提高水系连贯性,形成环绕在美丽鹤城上的“项链”,通过关键节点的打造,包括景观游园、景观水面、雨水调蓄塘、雨水湿地等,成为镶嵌在“项链”上璀璨的“珍珠”,整体上成为鹤壁的“绿色项链”。目前,除未拆迁段,其余渠段开挖基本成型,正在进行水工、清淤防渗、绿化种植、桥涵及海绵元素提升工作。


  【护城河改造项目】


  护城河改造项目为新城区水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全长约12.13公里,是新城区的一条重要排涝沟渠,西临泰山路,北起松江路,最后汇入淇河。断面上口宽21~23米,下口宽6米,深6~8米,目前淇河路至九州路段0.745公里已整治完毕,尚有11.39公里未治理。护城河是新城区的主要排水河道,控制排水面积包括淇河以东、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渤海路以南区域。通过地势改造,提高或降低视点来变化观景点,塑造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采用“LID”技术措施恢复场地吸收和滞纳雨水功能,构建具有自然生命力“雨水花园”系统,保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状况基本不变,突出“低碳、生态、活力”的城市特色。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城市景观,使之成为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雨水收集为景观特色的生态水渠。


  2、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类52个项目,已完工22个,在建18个。市政道路类项目结合现状绿化效果好、改造空间小等特点,针对不同道路等级、绿化带宽度、项目类型(改造、新建),因地制宜进行改造。


  ●淇水大道改造项目


  该项目全长980米,红线宽40米。半幅路断面为人行道宽5米,慢车道宽5米,绿化隔离带宽2.5米,机动车道宽7.5米。改造内容包括道路、雨水、照明、雨水综合利用,目前改造全部完成,改造道路面积25939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 4094平方米,改造透水铺装面积4065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实现了雨水综合利用,解决了城市交通需求和九江路交叉口积水问题。


  雨水综合利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人行道透水铺装方面。人行道结构部分由碎石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组成,实现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生物滞留带的设置方面。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改造为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通过土壤结构层的调整,绿化配置和竖向高程的调整来实现雨水的净化,调蓄和下渗。雨水经路缘石开口流至生物滞留带内,进行雨水污物降解、净化、雨水调蓄和下渗。超标雨水由生物滞留带内的雨水溢流口经过截污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超标径流通道的设置方面。雨水重现期大于两年,雨水管网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时,道路雨水通过超标径流通道排入道路红线外大海绵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和调蓄,净化处理和调蓄后超标雨水排入自然水体。


  ●华夏南路改造项目


  华夏南路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中部,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本次改造范围北起黄河路,南至鹤煤大道,全长1200米,道路红线宽度80米。其中中英绿化带宽32米,是鹤壁市标志性景观大道。现状为灰色排水系统,现状绿化带高程高于道路高程,同时人行道为不透水铺装,无法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对年径流总量的控制要求。


  改造项目设计目标为:雨水综合利用可满足道路红线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70%(设计降水量每天23毫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人行道全部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中空隙的蓄水能力应能够容纳厚度不小于40毫米的降雨,入渗时间不超过24小时。


  2.人行道绿化带应能满足道路红线内23毫米以下雨水不外排,且入渗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中央绿化带沿人行道边设置植草沟,增大中央绿化带对雨水径流量的控制。


  ●紫荆巷大道改造项目


  紫荆巷为淇滨区一条东西向支路,全长451.711米,机动车道宽8米。由于路南商户门前路面标高较低,雨季经常出现积水现象。升级改造内容主要包含:为提升路面行驶的舒适性,在既有路面基础上进行沥青罩面。南侧绿化带统一为2米,外侧商业门前加铺4厘米沥青罩面,紧邻绿化带处设置停车位,封闭部分绿化带开口,使车辆由商业门前驶入停车位。北侧新建陶瓷透水砖人行道。将现有路缘石全部更换为花岗岩路缘石。在路南绿化带外侧设置一条排水暗沟,间隔35米设置雨水口,以解决路面加铺引起的积水问题。保留绿化带内紫荆树,拆除现状绿篱,对绿化效果进行整体提升。


  3、防洪与水源涵养


  防洪及水源涵养类5个项目,已完工2个,在建3个。我市试点区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城市防洪堤达标率为100%的标准对河道进行整治,目前淇河整治工作已经完成,淇河新城区段防洪能力可达100年一遇标准,城市防洪堤达标率为100%。试点区外的老城区的汤河、泗河整治项目正在建设。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


  规划区西至贺家村,东至下庞村,北至许沟村,南至礼河寨村。南北跨度5.0公里,东西4.3公里。规划区面积4988亩,其中湿地面积4061亩,湿地率81.43%。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分为生态保育区、宣教与生态休闲区和管理服务区三大功能区。生态保育区面积3721亩,涵盖了河道及滩涂区域,主要是保护淇河湿地生态系统、许沟温泉和维持淇河湿地自然原始风貌,保护水环境,恢复滩涂植被,开展生态定位检测、鸟类观测、水文水质观测等;宣教与生态休闲区面积1155亩,通过水系设计和植被恢复,建设科普宣教中心和淇河文化展演中心等,普及湿地相关知识、宣传环保意识、开展生态休闲旅游;管理服务区面积111亩,包括湿地公园管理机构、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等。


  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设,自2014年3月正式进场施工,同年9月竣工。共栽植银杏、法桐、金叶榆、海棠、红叶石楠、枇杷、樱花等景观树种共65000余株。栽植德国鸢尾、金边麦冬、丹麦草、沿阶草等草本植物共160000株。2015年至2016年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湿地公园区域内苗木种植、园路木栈道、观景塔、户外课堂、太极广场、叠水桥等景观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750万元。目前处在三期工程建设阶段,正在进行金元素、土元素、水元素公园景观工程及部分苗木种植等工作,已完成大规格乔灌木种植7400余株、地被植物4900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375万元,占三期工程总投资的60%。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将展现淇河芳草萋萋、绿竹绮绮、飞鸟成群的湿地景观,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成为自然环境优美、景观资源丰富、科普宣教设施完善、休闲娱乐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为一体的独具北方河流湿地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淇水诗苑与淇水乐园项目


  该项目位于淇河东岸,淇水大道以西,鹤壁市会展中心以北。包含淇水诗苑与淇水乐园两部分。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每天32毫米。雨水径流控制方式采用渗透设施,超标径流采用自然溢流方式外排。自然净化的初期径流厚度:不透水路面≥3.5毫米、停车场≥8毫米。


  4、绿地广场


  绿地广场类项目共51个,已完工33个,在建11个。项目除满足自身的雨水控制外,统筹考虑项目周边的建筑小区的雨水控制,同时重点考虑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源头的植草沟、雨水花园收集净化雨水,净化后的雨水通过穿孔管收集至雨水调蓄池,雨水调蓄池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地浇洒或景观补水。


  ●桃园公园改造项目


  该项目规划为公园用地,红线范围为西到兴鹤大街,南到朝歌路,东到华夏南路,北临鹤壁旅游综合体,总用地面积为10.658公顷。项目地形相对平坦,除主、次入口广场、停车场、场所、园区道路及配套建筑等硬化面积外,其余均为绿地,绿地率为73.2%。公园内有一条中心水系自东北至西南贯穿整个公园,并连接上下游两个灌溉支渠,水面面积1.146公顷。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方面。透水铺装主要是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人行铺装基层和垫层主要采用级配碎石,车行铺装基层采用透水混凝土,垫层采用级配碎石。植草沟主要位于道路、广场及场所边缘,收集来自坡地和道路上的雨水。旱溪作为植草沟景观化的一个元素,采用自然河道卵石和自然景观石散铺、摆置而成,平时无水,大雨时方形成溪流。结合功能与景观效果,渗水池设计为卵石、旱溪渗水池和细砂渗水池两种形式,细砂渗水池兼做儿童活动沙坑。根据公园粉质黏土的透水特点,雨水花园作为公园雨水集、滞、渗的主要形式。生物滞留带主要位于主、次入口的停车场的绿地内,由于场地停车位的基础已经做完,为了不影响其基础,采用简易型生物滞留带的做法。公园内分别在主入口广场、东南次入口广场、北入口广场旁边的绿地内设置3处地下蓄水池。主入口广场北侧绿地内设置有效容积3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东南入口广场西侧绿地内设置有效容积1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北入口广场东侧绿地内设置有效容积30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


  ●新世纪广场海绵城市综合改造项目


  新世纪广场建成于2001年,占地面积约18公顷,是鹤壁海绵城市建设中首批广场改造类项目,投资为1031万元。海绵城市改造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海绵化改造设施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以促进雨水下渗为主,适当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内容有:一是年径流总量控制。通过在适当的位置选择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植草沟、滞水屋面、线型排水沟、雨水导流槽、路缘石开口、现状雨水口改造等设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二是水环境修复。现状景观水池由于换水周期长、建设方式不生态等原因,平时水质较差,如何保障其水环境是本次海绵城市改造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现状景观水池的调蓄能力,实现其汇水区内的雨水控制;另一方面,在其西侧绿地内建设地下式的水处理设施,实现景观水池的循环处理,有效保证其水环境。三是景观提升。结合海绵城市改造,对现状绿地中出现的植被枯死、黄土裸露等区域进行修复。


  ●怡乐园改造项目


  该项目西临华夏北路,东临大伾路,北临梅花巷,南临淇河路,设计范围约 28800平方米。河道淤积污染较严重,驳岸部分生硬破旧,且边坡较陡,存在安全隐患,因建造时间久远,园内铺装等损坏比较严重,不能满足市民活动的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对河道进行修复,增加老年人聚会的场所及文化展示空间,并在现状地形基础上,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将雨水资源滞留在场地上,让场地雨时吸水、旱时贮水,成为一个兼顾旱涝问题的弹性系统,充分发挥渗透、滞留、净化、排放功能,营造集游憩、休闲和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绿地。为增加景观趣味性和种植的层次感,对竖向做微地形塑造,对河道进行扩宽处理,种植水生植物,以体现植物生态群落之美;通过设置花阶式绿地,一方面解决了高差问题,另一方面提供居民观赏休憩的场地,休闲漫步道穿梭于草坡林荫间,呼吸清新空气,体验自然生态景观之美。


  5、建筑小区


  建筑小区类项目159个,已完工23个,在建86个,项目主要通过合理的雨水组织和海绵设施的选择,实现雨水的源头控制、自然净化和资源化利用。


  ●漓江花园改造项目


  该项目属于淇滨区保障性住宅小区,位于漓江路。小区现有19栋楼。占地面积73173.2平方米,建筑密度为23.88%,绿地率为36.13%,现状综合雨量径流系数为0.51。场地内绿化面积较大,绿化率在35%以上,具备海绵设施改造的基本条件。海绵化改造涉及到三个系统:小区道路系统、绿地系统以及部分雨水管网系统的改造。道路改造结合绿地改造,取消原有路面上的雨水口,对路缘石进行开口或设置U型截水沟,使降雨时路面积水汇入绿地内。绿地系统的改造在绿地中结合绿地微地形变化,在低洼处建设低影响的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将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停车场雨水先引入绿地中,促进雨水下渗和雨水回用。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与雨水外排控制设施相协调,低影响设施雨水收满之后通过溢流系统排入雨水管渠系统。以促进雨水下渗为主,以雨水直接利用为辅。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初期径流污染控制厚度:建筑屋面≥2毫米,小区路面≥3.5毫米。


  ●福田小学改造项目


  该项目用地红线范围,总面积约13057平方米。主要通过将硬化路面改为透水混凝土,增加下凹式绿地等海绵化技术措施,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能吸水的“大海绵”,全年80%以上的降水将就地消纳。在景观打造上,市福田小学海绵化改造融入“桃李争春”、“岁寒三友”等育人理念,樱花园、桃园、竹园、梅园等主题景观散布于校园内,不仅四季皆景,还将完美实现雨季收集雨水、消除内涝的功能。借助海绵城市改造的机会,设计单位在主教学楼前后设计了两处长方形景观水池,主要收集教学楼顶和周边硬化路面的雨水,水池中央设置小型蘑菇喷泉,水池四周铺设鹅卵石对雨水中的杂质简单过滤。景观水池下方另有玄机,水池底部开挖了一处储水池,安装有过滤净化系统,使储存的雨水和景观用水相互连通,观赏鱼可通过溢流口进入蓄水池过冬。水池还可以调节校园小气候,消除尘埃、净化空气,可谓一举多得。


  ●教育局办公区改造项目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5776.45平方米,绿化面积6208.3立方米,占用地总面积的39.35%,屋面及硬化铺装面积为9568.15平方米,占用地总面积60.65%,现状年径流控制率为50%,。绿地面积大,浇灌用水量每年可达700立方米。绿化率为39.35%,具备建设低影响设施的充足空间,园区内道路破损严重,绿地稍低于现状路面,综合各方因素,结合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对后院绿化面积大的部位对现状人行道进行修补抬高,形成自然下沉式绿地,对路面雨水进行收集下渗,适当添加雨水花园、生物滞留设施达到景观美化,增添海绵元素,响应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前广场大面积硬化路面,考虑破除部分硬化铺装增设渗排一体化设施,达到雨水储存下渗效果,由于原有广场路面破损严重,对原有路面加铺透水沥青,下层做渗排管,对雨水进行有组织导流,达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改造效果。


  ●鹤壁市规划局办公区改造项目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0.26公顷,主要建筑为两栋办公楼。其中绿地面积约为0.03公顷,绿化率仅为10%。区内不透水下垫面比例较高。现状道路破损较为严重,局部存在多处低洼点;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改造内容主要包括透水沥青路面、透水砖铺装、停车场植草格铺装、雨水花园、蓝色屋面、雨污分流、线性排水沟、移动式高位花坛、雨水调蓄池、绿化工程、亮化工程。


  6、雨污分流改造


  雨污分流类8个项目,已完工4个,在建2个。目前,完成雨污分流管网改造55余公里,新城区已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同时对于现状排水能力不足2年一遇的雨水管渠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图为施工现场。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北京精准治污背后,有这些“黑科技”支撑
从“海绵”到“韧性”:城市水系统如何化解
杭州通报“余杭自来水异味”调查情况:7人
北京累计利用南水超111亿立方米
永定河(廊坊段)入选河北省第二批美丽河湖
河北省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
从“防水一哥”迈向“世界一流”——专访东
五部门联合印发海绵城市导则助力濮阳提升城
衡水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内蒙古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