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试点,意味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摸着石头过河”同“盲人骑瞎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方式,截至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确实没有现成的完整经验模式可资借鉴,但海绵城市的实现方式和技术路径却并不缺乏,关键在于如何将“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落到实处。
鹤壁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等文件要求,结合鹤壁的生态本底,充分发挥专家力量,以示范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指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预警”并给出解决之道,让试点工作尤其是项目建设少走弯路,此做法值得业界关注。不仅如此,鹤壁还率先秉承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原则,从立法层面规范海绵城市建设。该市具有地方立法权后,起草制定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便是《鹤壁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条例》,其中专门制定有“海绵城市建设”专章。通过十条详细规定,对海绵城市建设从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提出明确要求,使操作过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高效化。该条例已通过河南省人大批准,于2016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地方实践经验和“法治海绵”样板。
●法治海绵
一、立法有保障
该市制定的《鹤壁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条例》,从立法层面规范海绵城市建设。2015年鹤壁市具有地方立法权后,起草制定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便是《鹤壁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条例》。《条例》设海绵城市建设专章,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提出明确要求。通过立法保障,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变成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和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考核要求。目前该条例已通过河南省人大批准,2016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二、规划做引领
2015年,在《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增设海绵专章,在总规中明确海绵城市目标,以及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强制性指标。根据鹤壁实际特点,编制《鹤壁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新城区)》、《鹤壁市新城区城市水系专项规划》,形成了三位一体、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海绵专项规划体系。结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成果,对鹤壁新区城北片区、南部片区、淇水湾商务休闲区、起步区等4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修编和编制,在控规图则中增加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强制性指标,增加年悬浮物(SS)削减率、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为引导性指标,同时结合项目实际特征,明确了绿地协调解决其他项目海绵控制目标的途径。
三、规章保质量
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施工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市海绵办先后出台了《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管理规定》、《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说明提纲暨设计指引》、《加强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方案及施工图审查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要求和责任。
为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探索从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许可等工作环节,建立服务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制度,市规划局出台了《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实施办法》、《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控实施保障制度》、《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一书两证”管理制度》、《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控责任落实和追究制度》等一系列部门实施细则,结合鹤壁市管理体制,明确了全市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管控审核要求、手续办理流程和责任追究办法。
在试点项目建设基础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又出台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通知》、《简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招投标手续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管理的通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的规定》、《实行海绵城市建设闭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全市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海绵城市项目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四、标准重细节
充分结合鹤壁市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本底特征,认真总结鹤壁市海绵城市试点的实践经验,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标准图集(试行)》、《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规程(试行)》、《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运行维护规程(试行)》,为海绵城市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提供技术保障。标准规范除包含海绵城市建设通用设施(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植草沟、绿色屋顶、调蓄池、渗管等)外,也纳入了鹤壁海绵城市建设中摸索、探索出的特色设施(专利技术)。
五、监管有平台
构建海绵城市监管平台,形成液位、流量、水质、温度、雨量等多指标于一体的在线监测网络,同时将海绵城市项目管理、在线监测与预警、考核评价等纳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基于海量数据的智慧管理模式,为今后城市排水防涝长效管理提供重要的监测手段与数据支撑。
六、队伍成体系
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实践,鹤壁市形成了海绵办-海绵公司-设计院/设备公司的三级创新人才体系。海绵办专设宣传推广组,负责落实激励政策、引导创新成果产业化。鹤壁市成立政府主导的海绵公司,招聘近20名海绵城市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负责鹤壁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注重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好的做法进行提炼和总结。在激励机制的激发下,在鹤壁从事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业务的中规院、中国城建院、北京城建院、上海建工、江西园艺、河南龙源、市规划院、市建筑院等设计院,以及本地的舒布洛克、盛泰科技等海绵城市设备公司成为创新的主力军,先后就海绵城市设计、施工、产品等方面申请多项适合于本地区的专利技术。
●建设成效
雨水资源重复利用 地下水位“稳中有升”
鹤壁海绵城市建设预计可实现年回补地下水量约1400万立方米,用于绿地浇洒及城市水系景观补水约为600万立方米,年节约水资源费约6000万元。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一方面可基本实现试点区内地下水开采和回补平衡,基本遏制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的趋势,实现地下位“稳中有升”;另一方面对于降低城市需水量、缓解城市内河缺水等具有重大作用。
水系环境显着改善 “淇水悠悠”盛景再现
得益于上游湿地、下游湿地、两岸100~500米的防护绿地、全部消除排污口、雨水入河口设置雨水净化装置等保障措施,淇河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位列河南省主要河流水质第一名。
此外,在防护绿地中建设淇水诗苑、淇水乐园等项目,重现淇河诗经文化中“淇水悠悠”的秀美景观。试点区内城市内河整治采用PPP 打包的形式进行运作,总投资额为11亿元。目前,护城河段黑臭水体已经基本得到消除,棉丰渠、二支渠、天赉渠等内河的水质也得到了显着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后,试点区内所有城市内河的水质将不低于Ⅳ类。
灰绿结合系统治涝 “平安鹤城”民心所向
从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三个层次,通过灰绿结合,重点实施易涝点改造、构建超标径流入河通道、水系“卡脖子点”整治、打通2条断头河等项目,构建排水防涝体系,实现30年一遇的内涝防治标准。
在2016年7月遭遇2次150毫米以上(百年一遇)降雨时,城区局部积水点的积水均在1个小时以内消退,完全经受住了暴雨季节的考验,“平安鹤城”成为华北地区的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