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水污染治理5大重点领域评述
水污染治理5大重点领域评述
发布日期:2018/2/28 12:08:59

  1、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十三五”以来,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是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一个难点,总的来说,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水体污染成因较多、情况各异,控制难度较大,加上没有一套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所以成效不是十分显着。同时。黑臭水体污染治理涉及政府部门较多,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经济回报甚微,政府积极性易下降,易造成重建设、轻运行、黑臭水体反弹的现象。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黑臭水体整治在技术选择上,应该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


  (1)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控源截污主要是通过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或者通过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直接排放水体,这也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内源治理技术目前大多是采用人工/机械清淤的方式消除污染。


  (2)活水循环和清水补给,主要是通过城市再生水、清洁的地表水等作为治理水体的补充水源等方式,增加水体流动性。这种处理技术效果明显,但需要设置泵站、铺设管道等,施工难度较大,工程建设和运行较大,同时在调水的过程中要防止引入新的污染源。


  (3)水质净化是水体治理的阶段性治理措施,生态修复是水体水质长效保持的措施。水质净化技术大多借鉴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水体修复,如A2O、絮凝沉淀、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稳定塘等在实际工程中都有应用,但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黑臭水体水质净化成熟可行的具体技术路线,这也是目前黑臭水体治理过程遇到的一个问题。

 

水污染治理5大重点领域评述

 

  黑臭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要结合每个黑臭水体的实际情况,根据污染成因和治理目标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具体实施,不宜采用统一的标准选择技术,而应该强调“一水一方案”。此外,为了保证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还需要统筹综合考虑周边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流域水环境等方面,协同治理好城市水体环境,保持水体水质的长效达标。


  2、农村污水治理技术


  农村污水治理,由于技术原因或资金原因或管理原因,步履维艰。近几年,农村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和设备类型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农村环保机制不完善、监管环节薄弱;缺乏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营机制等,这都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逐步推进和完善。

 

水污染治理5大重点领域评述

 

  在技术选择上,农村污水治理有别于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更依赖于技术本身。农村污水治理应尽量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能够抗冲击负荷,实现稳定达标;在运行上面要低能耗、低成本、低运行、低维护,甚至是免维护;在管理上面,能够实现远程自动监控及预警。


  近几年,装备化、一体化的工艺设备因占地小、建设投资少、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很受农村污水治理市场欢迎,如FMBR、MBR、MBBR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设备在市场上应用相对成熟。但是,这些技术装备的工艺参数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节能、降耗、提高自动化程度,使之与农村污水治理需求更匹配。针对目前一些农村使用的简易化污水处理设施,急需提高设施管理人员的运行水平,保证设施发挥作用。


  此外,2017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先保障财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的参与,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国家从政策上面给予农村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支持。


  3、污泥无害化处置技术


  污泥的处理处置一般需要经过污泥调理、污泥脱水、污泥无害化处置三个主要环节。我国污泥调理和脱水使用的方法众多,但技术路线尚不明确;污泥无害化处置也处于多种技术并行的局面。近年来,很多企业、科研院所一直致力于研究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寻找污泥的最佳处置方式。据了解,污泥脱水、厌氧处理、好氧堆肥等技术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2016年,一些城市、大型污水污泥处理企业已经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污泥处理处置路线,开始着手建设污泥集中式处理处置站,在选用的无害化处置方案中,污泥焚烧和厌氧消化占比较大。

 

水污染治理5大重点领域评述

 

  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置方案主要有土地填埋、干化焚烧、厌氧消化、好氧发酵以及其它资源化技术等。从目前来看,土地填埋工艺简单易行、处理工序少、处理效率高,是很多城市的首选,但是由于二次污染严重、占地面积大,面临的阻力也不断增大,这种处置方法正在逐渐减少,相信以后会被取代。污泥干化焚烧具有减量化程度高、无害化彻底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方案。但随着烟气治理趋严,加上设备投资、运行费用较高等因素,成为该技术的主要阻碍,不过污泥焚烧依然会是短期内发展最快的技术。从长期来看,综合建设投入、运营效果、资源利用等方面,厌氧消化、好氧发酵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资源回收率高等优势,相信会越来越受到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的成本和合理盈利”,明确了污水处理收费需覆盖污泥处理成本,解决污泥处理费支付方不明确的痛点。相信在“十三五”期间将有效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污泥无害化处置将得到实质性进展,“重水轻泥”现象会得到改善。

 

  4、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


  传统处理技术的改良、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使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水平和处理效率显着提高。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而言,出水标准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提升为一级B的难度较低,一般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即可达到要求。从一级B提高到一级A,建议尽量利用原有构筑物和设备,对单元技术进行优化,提高各个单元的处理效率,不建议对工艺做较大的调整。鼓励采用生物强化方式,如MBR、MBBR等技术,提高生物段的处理效果;鼓励加强深度处理单元的优化,如选用滤布过滤等高效过滤方法代替传统砂滤等;鼓励使用新型、高效的药剂和污水处理设备代替传统药剂和设备。

 

水污染治理5大重点领域评述

 

  一些城市和地区对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从一级A提高到地表水IV类水体标准。这样的改造难度较大,一般需要对处理工艺进行调整,根据实际工程需要增加高级氧化、膜分离等处理技术。一般来说,高级氧化技术,常用的有臭氧高级氧化、光催化氧化、电解催化氧化、类芬顿等技术,污水处理厂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工艺技术。


  目前,污水治理标准的趋势在不断提升,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排水用途和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制定排放要求,切忌盲目追求高标准而造成投资和能源的浪费。城镇污水处理厂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如土地资源、经济能力、管理水平等,选择经济可行、技术达标的提标改造方法。


  5、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治理技术


  目前,工业聚集区污水治理一般采用“企业预处理+园区集中处理”的方式。已建的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与实际情况不匹配、企业预处理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技术重复设置衔接不当等问题,造成很多工业聚集区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无法稳定达标排放。

 

水污染治理5大重点领域评述

 

  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治理,前提是做好水质管控工作。明确每家企业产生的特征污染物质和生物毒性,严控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在技术选择上,建议采用“物化+生化+物化”的工艺。尤其是难生物降解的综合废水,一般先进行一级物化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生化处理单元,建议采用生物强化手段,提高生化处理单元效率;然后再进行二级物化处理,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常采用的物化方法包括吸附、混凝、离子交换、高级氧化、膜分离、电解等。总体来说,即便采用这种流程长、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处理工艺,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依然存在排水不稳定的特点,不能保证废水的稳定达标。因此,研发高效、低耗的难处理废水技术和装备一直是工业废水处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北京精准治污背后,有这些“黑科技”支撑
从“海绵”到“韧性”:城市水系统如何化解
杭州通报“余杭自来水异味”调查情况:7人
北京累计利用南水超111亿立方米
永定河(廊坊段)入选河北省第二批美丽河湖
河北省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
从“防水一哥”迈向“世界一流”——专访东
五部门联合印发海绵城市导则助力濮阳提升城
衡水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内蒙古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