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对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战略问题作出了顶层设计。九江市自2015年12月正式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以水资源保护、河湖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强化水域岸线监管、改善水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截止到去年12月上旬,全市水环境质量良好,地表水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8.2%,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河长制升级版工作取得显着效果。
九江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境内水域面积495万亩,水面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7.6%,水资源量多质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市委书记杨伟东亲任市级总河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彬杨亲任市级副总河长,将河长制工作列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内容之一,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落实河长制工作重点,全力打造河长制升级版。
组织体系全面建立
九江市积极构建多级联动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实行党政同责,建立了“区域流域相结合、江河湖库渠全纳入、市县乡村全覆盖”的河长组织体系,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副总河长,在全市河流、湖泊、水库、干渠全面推行河(湖、库、渠)长。目前,共明确市级河长7人、县级河长125人、乡级河长534人、村级河长1661人。市、县、乡河长名单已在当地日报和政府网站刊发公示,并竖立市、县、乡级河长公示牌1549块,在公示牌上标明河长姓名、河长职责、举报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九江市在全省率先配置了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13个县(市、区)和九江经开区、八里湖新区经编办同意,设置或配备了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设立了河长制办公室(河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各地还积极探索设立民间河长、企业家河长、园区河长等,聘请河道管护员、巡查员、保洁员,发动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河道监管,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河长组织体系,全部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升级版组织体系。
责任制度完善到位
水利部要求的工作方案到位、组织体系和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监督检查和考核全面到位在九江市得到了全面落实。九江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市、县、乡三级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重新修订河长制市级会议、信息工作、督办、考核问责4项制度,新建立河长制督察、河长巡查、公示牌管理和体系建立验收评估等4项制度。
九江市还将河长制工作考核纳入了市政府对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将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将各级河长履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
河长巡河成为常态
市委书记杨伟东、市长林彬杨和其他5位市级河长多次深入长江九江段、修河流域、博阳河、长河以及八里湖、赛城湖、十里河、赤湖等市城区诸多水域,以巡河督导方式,现场察看、现场办公;多次主持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河长制工作推进调度会、巡河督导会,重点部署推进河长制工作。
据统计,去年以来,市级河长巡河35人次、县级河长巡河329人次、乡级河长巡河2490人次。
部门履责形成合力
为更好地开展河长制工作,全市31个市级责任单位建立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协作联动。组建了市河湖管理保护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由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门共同参加综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倾倒废弃物、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捞以及破坏湿地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清理各类污染源。
去年以来,市河长办多次配合市委深改组、市政府督查室有针对性地督导了各地河长制工作,组织开展了消灭劣V类水和城市水环境重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一县一单的方式要求整改。通过市河长调度推进会、巡河会和专题部署会不断推进河长制工作;利用简报及时报道河长制工作动态、好的做法和经验供各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推进。先后组织协调中央、省级、市级各类媒体赴基层采访近20次,《九江日报》《浔阳晚报》《长江周刊》、掌中九江、九江新闻网、九江一套等媒体也从多角度对九江市河长制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重点工作取得成效
在2016年“清河行动”基础上,九江市去年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力度和精度,开展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水污染专项整治、城镇生活污水专项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等14个方面专项整治行动,梳理一批影响河湖水质的突出问题,采取清单管理、销号管理;将消灭劣V类水纳入河长制工作平台统筹推进,明确提出“用一年左右时间消灭劣V类水”的目标,并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目前永修县杨柳津河劣V类水23项整治工程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杨柳津河尖角村断面取样检测为Ⅱ类水质。
去年以来,九江市还全力推进生态流域试点建设。全市以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将流域内山、水、林、田、湖等要素作为载体,整合流域内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项目,打捆形成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共确定13条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流域或河段,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并开展市、县河长制河湖管护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市河湖名录,编制“一河一档”,实行“一河(湖)一策”精准编制。
2017年,九江市在2016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立覆盖至乡、村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到2020年,九江市将基本建立绿色产业体系,生态系统质量显着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生态九江“湖畔美景、河岸风景”新常态。河湖(含水库)水域面积保有率不低于15%,鄱阳湖、修河、赛城湖(含长河)、博阳河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90%,长江自然岸线保有率73%以上,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1%,地表水达标率8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