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力打造升级版、全覆盖的河长制。目前,已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体系全面组建,并延伸到了村民小组,实现了对全省江河湖库及小微水体管护的全覆盖,较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完成河长制建立工作。省河长办副主任、省水利厅副厅长边立明介绍,各级河长和有关责任部门巡河、护河、治河行动全面开展,实施了一批重点流域水污染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建设等专项行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河长制方案凸显广东特色
广东是水利大省。边立明介绍,丰富的江河湖库资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河湖管护的新老问题交织,特别是水安全保障存在短板、水资源相对短缺、水环境区域污染严重、水生态不同程度损害、河湖岸线乱占乱用等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愈加突出。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为主要任务的河长制,正是破题开路、推动我省绿色发展的有效举措和制度创新。
全面推行河长制广东方案凸显了不少广东特色。例如,基于广东河流纵横、河网密布,河流水系普遍延伸到村一级的实际,并结合部分地区试行河长制的实践经验,在中央要求建立省、市、县、镇四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把河长体系延伸到了村(居)及村民小组,全面构建五级河长体系,力求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不同特点和发展定位,分别实施“构建绿色生态水网”和“打造平安生态水系”两种推进模式,实施分类考核工作机制。珠三角地区重点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提质,全面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生态水网;粤东西北地区重点通过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大江大河堤防达标加固、水域岸线长效管护、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等措施,打造平安生态水系。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构建了智慧河长体系,实施“互联网+河长制”行动计划,以“数字政府”工作为统筹,重点打造面向五级河长的信息管理平台,充分整合水利、环保、住建、国土等行业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体系,对河湖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管理,实行智慧化管理,提升治河管河信息化水平。
目前,全省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10 0 %达标;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0 .33%,超出国家要求的74%年度考核目标;243个黑臭水体已有191个完成整治工程,达到了国家“初见成效”的要求;新增城市污水管网5949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