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下游:长江是最后依靠
下游:长江是最后依靠
发布日期:2009/1/17 14:59:14

南京,马鞍山,上海——对于长江下游的城市来说,与母亲河之间情感上的联系似乎不再如上游、中游这般紧密。生活在下游的人们,他们地处河口海岸,占据着沿海经济发达之利,远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对长江的关注与研判。实际上,随着下游城市的饮用水源地也纷纷向长江转移,他们对于长江的生态环境变化作出了更为积极的思考:怎样为人类高强度开发利用背景下的长江寻求解决之道?

    “人人都生活在下游”——这是1999年3月22日联合国 “世界水日”的主题。乍听有点难于理解,仔细想想很形象,能否拥有优质的水源对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无论水况好坏,人人都必须成为水循环链中的关键一环——最终端的消费者。水,制约着每一个人,如同大家都生活在江河的下游。

水质之变:最好只能达到II类

“我认为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控制住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然后,花60年左右的时间治理到一个相对良好的水平”。

     20余年来所有研究都与长江流域、长江、长江河口有关——对于河海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首席专家陈西庆来说,水问题是他获得博士学位以来唯一专注的领域。今年三月起,他应科学网邀请开设了主题为“健康长江”的博客。

   “在流域尺度上,长江目前为亚健康状态,即正处于从健康向不健康状态的过渡阶段,同时在子系统尺度上,已经呈现病态特征、并仍在持续恶化的过程中”,陈西庆对长江健康状况的评价,比许多见诸报端的要严重。

    以人们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水质来说,水质良好的水体应该在I-II类之间,国家规定饮用水水质不能劣于III类水。而近几十年来,长江水污染迅速,目前长江干流的水质已退化到了II-III类水之间,陈西庆说,“即便江中心水质相对其它部分水质最好,一般也只能达到II类”。而在1980年代初,当陈西庆在导师带领下到武汉研究长江的时候,江中心的水质还能达到I类。“子系统尺度上的病态”更可感些,例如因为蓝藻暴发而广受关注的太湖水污染问题,以及各地人们身边都不难看到被污染的支流,岷江、沱江、湘江、黄浦江等支流都被中科院及长江水利委员会2007年发布的首份《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称为“污染严重”。

    去年7月,河海大学举行了“保护长江行动计划”研讨会。论坛的相关专家得出的一致意见是,“长江流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应当尽快建立长江流域水资源与环境综合管理的法律框架、行政机构、市场机制与民众参与途径,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和实施保护长江行动计划”。

如果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少则5-10年,多则10-20年,长江的干流水质将再下一个台阶,降至III类至IV类水之间”。

断面之争:取水点节节后退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长江上下游的城市共饮一江水,理当在保护长江方面也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然而事实是,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流域部门对整条长江进行管理,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支撑监管行为,长江管理仍然处于机构繁杂、职责不明、效率缺失的状态。不少学者认为,无论是以前偏重的“水资源规划”,还是现在偏重的“水资源综合管理”,都不能把最终结果传递到应用层面,机构与法律框架的缺失导致无法在各级政府层面上协调水资源管理和规划的责任和活动。

    仅仅看一下省界断面水质的数字,已足以证明以上这一点。根据《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长江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Ⅲ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尽管2004年当时的国家环保局主导建立了全国七大水系省界断面主要污染物通量的监测网络,要求从当年5月起各省按照固定的128个省界通量监测断面进行监测,并必须每月向外界公开省界断面水质的相关数据,但这一公开制度并没改善局面。事实上,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纠纷和冲突不断发生。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今年初的公开讲话中曾透露,我国年均调处水事纠纷达1万多起,其中包括“以晋冀豫漳河、鄂豫丹江荆紫关、苏鲁南四湖、浙闽大岩坑等为代表的一些重大省际水事纠纷”。

    由于“跨省界水污染纠纷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今年7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了《关于预防与处置跨省界水污染纠纷的指导意见》,着力于打造解决纠纷的长效机制。例如要求下游地区政府至少每年汛期前主动召集一次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并商讨跨省界水污染防治工作,上游地区政府应予以配合等。尽管这一意见为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时的上下游协作提供了依据,但是与突发事件相比更重要的是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机制,如何设计有利于长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行政体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马鞍山,这是安徽省内距离江苏最近的一个城市,距离南京约一小时火车车程。根据有关部门今夏6月对长江马鞍山段国控断面12项污染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良好”。与上月相比,“断面水质污染指标浓度无明显变化”。而II类水,已经算得上是长江里的最优水质。

    作为江苏与安徽交界处的长江城市,虽然马鞍山的省界断面水质不在“40%”内让人松了口气,但另一组数据值得注意。由于地表水污染较重,长江沿岸的城市饮水水源纷纷开始退向长江干流。仅以马鞍山市为例,今年6月份该市的一水厂、二水厂和四水厂饮用水源地取水量分别为57.03、285.16、96.52万立方米。

    与马鞍山相邻的南京,其饮用水源地也早已是长江,而长江最下游的城市上海,其新建的青草沙水库也在长江干流内。不知是否值得庆幸,由于流量巨大、浩瀚广阔,加上河流本身具有的自净能力,长江至今还能以合格的水质供给以它为生的庞大人口。不过,长江已经是唯一的退路,假如有一天长江的水质都达不到饮用标准、我们该去何处找水呢?

水源之难:长江成最后的退路

   不光是饮用水依赖长江,长江一些子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也要依靠干流水来洁净自身。2002年1月,“引江济太”工程开始试验运行。2005年1月,太湖流域“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在望虞河常熟水利枢纽正式启动,长江好水被源源不断引入太湖流域河网,以改善水质。然而2007年,“蓝藻事件”标志着积重难返的太湖水污染达到了一个顶峰。#p#分页标题#e#

    作为长江流域最下游的子流域,太湖流域也因为蓝藻事件而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蓝藻暴发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作为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太湖流域的治理会取得怎样的进展,以及它能否在经济发展和水质的健康管理之间取得平衡,将被视为经济发达城市水管理的一个典型样本。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给湖泊带来了渐进式的压力”,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郑正表示,也许人们会觉得难以置信,但是他们的研究表明,除了工业发展之外,环太湖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也成为导致太湖水质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决定太湖水质的主要是总氮,对太湖水质污染指标的分析来看,化学需氧量的成分不如氮氧化物来得多”,化学需氧量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代表了工业污染的指标,而氮氧化物则更多的来自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氮氧化物的增多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这是蓝藻暴发的诱因之一。

     分析氮氧化物的来源,“一个主要来源是流域内的生活污水,包括城市、乡镇和农村”。即使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对生活污水的处理率都不能达到100%,更何况环太湖的农村地区。人畜粪便未经处理的排放,洗衣粉和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农田里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各种有机垃圾,逐步吞噬了纯净的太湖水。仅以农药为例,其平均使用量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两到三倍,但根据估算真正有效吸收率都很低,大约不到30%,其余大部分则流到了水体中。“现在,湖心的水质大致为III类水,而整体看起来水质只有IV类甚至更低”。

    今年3月,江苏省建设厅提出将对太湖流域169个已建、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在56个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并配备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而江苏环保部门也出台文件,要求沿太湖企业的污水处理要达到一定排放标准,而生活污水处理要达到一级A。同时,江苏也在积极推动研究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目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发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在太仓农村建立了示范工程,“建设费大约为每户1000元,运营成本大约为每吨水0.2元”,最理想的是,其处理后的水质很多时候能达到或接近地表水II类水标准,完全可以排放到太湖而不影响其水质。

    不过这些都不能在一日之间解决太湖的污染控制问题。“向长江借水”的办法仍然在使用,但显然已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学者们忧虑的是,随着太湖流域和长江干流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在不断加强,子流域的恶化,反过来又会对干流造成怎样的影响?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从一个国控断面,看如何破解汛期水质波动下
水资源综合利用大有潜能
曲靖水环境治理显效 城区重点路段告别“看
A级认证!绵阳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守护城市安澜!保定织密主汛期排水防涝“安
中建五局红旗渠水系排水改造项目全部管道顺
坚持深化水生态治理 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
天津中心城区排水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全面完工
防汛不松弦!多地织密水环境安全“防护网”
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重庆3座污水处理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