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上午,“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国际经验与上海的展望”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行。
上海作为一座滨海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上海城市的生命,构成了城市文化传承,滋润着深沉的大地和百姓的生活,源源不断的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动力。去年,上海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水陆联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提出到今年年底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现象目标,目前各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偕林吴偕林指出“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上海需要持续用力,更加需要政府、学界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努力。”
如何更为有效地解决水环境治理问题?中外专家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德国达姆施搭特工业大学教授马丁·瓦格纳表示,上世纪80、90年代,德国也面临严重得水污染问题,他以德国黑森州达姆施塔特市为范例,介绍了德国水资源管理的水域水质处理技术及政策框架。上海市政府参事徐祖信从我国城市黑臭河流治理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治理三类城市河道黑臭问题的关键技术,并以苏州河治理为案例,讲诉了这条53公里的运河,如何从“臭”变清。
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朱石清、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罗海林、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等,分别围绕上海河湖治理的总体设想、上海对水环境治理的政府监管、水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现场,与会市政府参事和国内外专家们还就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生态城市建设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同济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市友协、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协办。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偕林,市政府参事室主任、市政府参事王新奎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市政府参事、市委统战部、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区有关人员及研究机构学者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