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将再生水作为河道环境补水水源 让宁波河水活起来
将再生水作为河道环境补水水源 让宁波河水活起来
发布日期:2017/11/15 13:10:53



恢复活力的陆家河,围绕着波波城社区

 

  然地处江南水乡,但宁波缺水是个始终绕不开的难题。由于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以及人口稠密等因素,多年来,宁波“水压力”一直很大:平均降雨量1517mm,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和全国平均水平的50%,是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之一,属典型的丰水地带的缺水型城市。特别是近几年,宁波市生态环境用水逐年增加,全市每年环境用水在2.4亿吨以上,但水利部门在正常情况下提供环境用水量仅1亿吨/年,这对河道水体的改善作用十分有限。以鄞州区有些河道为例,没有可调控的优质水源,河网水流也存在整体不畅的弊端,夏季到来时突发性区域水质恶化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河网补水是改善和维护城区河网水质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措施之一。


  2013年4月,宁波市城管局决定,将再生水作为河道环境补水水源之一,由市供排水集团下属排水公司联合市内河管理处启动再生水回灌河道试点项目,其间保持一周2次的频率开展水质情况监测。在各类数据的积累基础上,2015年正式实施《再生水作为环境用水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近期,记者从市供排水集团获悉,该项目今年取得了重大突破,各项水质指标优于地表Ⅳ类标准,达到改善和维护河网水质的目的。


  陆家河“喝”上宁波头口再生水


  陆家河1000多米长,平均宽度10米左右,边上是陆嘉家园和波波城两个大型小区。水质好坏,对周边居民影响挺大。


  俞阿姨是波波城社区的老居民,“以前陆家河的水质也不错,和附近的桑家河比要好上不少。但2013年的时候,浮萍很多,河面全被盖满了,水质影响很大。听孩子说,这叫富营养化污染。那之后,鱼也少了很多。”


  笔者走到陆嘉家园大门口附近的桥上,陆家河从桥下流过。映入眼帘的是河里那绿意盎然的水生植物。特别是离小桥不远处,一大片粉色的睡莲衬着碧绿的荷叶颇有江南韵味,还有芭蕉、水草等相映成趣。水面不时激起阵阵涟漪,鱼儿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


  俞阿姨说:“这里今年水清了,鱼也比以前多很多。”

 



清澈的再生水

 

  一组给力的水质数据


  “陆家河水质各项指标都比较优,其中化学需氧量、pH值、溶解氧、氨氮等主要水体数据已经符合地表Ⅳ类水标准。”昨天,市排水公司检测员韩霞拿出了一份水质检测数据,“我们从2013年起,就对陆家河的水质着手检测,当时,这里的水质数据显示,总氮、总磷等数据都不满足地表Ⅴ类水标准,是一条劣Ⅴ类水河,而从目前的水质检测数据看,各项水质数据都有明显好转。”


  这主要归功于再生水在改善城市水环境中的作用。再生水回灌河道试点项目以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出水作为水源,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生产工艺,经过深度处理将生活污水变成优于排放标准的“产品水”。再生水经过提升回灌至城市内河陆家河河道,不仅极大地促进区域河网水系的流动,而且该项目还在河道内进行了生态涵养活化,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水的自然性状。


  为使污水厂再生水出水标准与地表水标准有机衔接,实现“产品水”向“近自然水”过渡,项目还在陆家河新建了2万平方米的生态涵养区,利用河道生态系统对水体进行再生涵养,通过生物滤床-微纳米气泡活化-水生态构建,集成沉水植物栽培、漂浮植物固定等多项水处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相辅相成,以地表Ⅳ类水为目标,恢复水体活性,确保再生水回用河道应用的生态健康安全。


  为顺利推进再生水回灌河道试点项目,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提高了再生水的生产工艺标准,在污水处理环节上,投加化学除磷药剂(降总磷)、投运内回泵系统(提高脱氮效果);在再生水生产环节,改漂白粉溶液投放为二氧化氯溶液投放(更好地杀菌、漂白),强化了对各类病原体的消杀。


  让再生水成为居民身边的清泉


  市城管局“五水共治”办公室调研员张惠东表示:“对再生水作为环境用水的应用进行研究与示范,将有效推动城市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进程,且恢复‘天然活性’后的再生水,对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其他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的城市环境用水需求具有重要示范、推广意义。”


  据宁波水务专家介绍,再生水成为环境用水将产生“绿色”效应,不仅能有效增加城市水供给量,更能优化宁波市的分质供水体系,改变传统的“开采-利用-排放”资源利用模式,逐渐形成一个可观的再生水制水-输水-售水的新型水产业链。而且,在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下,还将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据记者了解,随着今年11月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整体升级改造项目的开工,MBR膜工艺、反硝化深床滤池等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地表准Ⅳ类水标准,让再生水水质更优,供水量也将扩大到5万立方米/天,使再生水在城市水体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并逐步延伸到宁波全市,让老百姓真切体会到“五水共治”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北京精准治污背后,有这些“黑科技”支撑
从“海绵”到“韧性”:城市水系统如何化解
杭州通报“余杭自来水异味”调查情况:7人
北京累计利用南水超111亿立方米
永定河(廊坊段)入选河北省第二批美丽河湖
河北省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
从“防水一哥”迈向“世界一流”——专访东
五部门联合印发海绵城市导则助力濮阳提升城
衡水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内蒙古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