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洁员正在洱海清理湖面
|
洱海是大理人的“衣食父母”
初次到大理,行走在大街小巷,“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母亲湖——洱海”的横幅标语随处可见。
洱海在大理人心中的地位重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洱海是中国七大淡水湖之一,又是内陆高原湖泊,方圆251平方公里,拥有约30亿立方米水,最深处达21米。千百年来,大理人饮用水靠它、打鱼靠它、灌溉靠它、调节气候靠它、养殖靠它、发电靠它、航运靠它、发展旅游靠它,洱海已成为大理人的“衣食父母”。其二,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洱海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后来还发生过“蓝藻事件”。人们从此认识到保护洱海的重要性——保护洱海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洱海水质被污染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面积广,入水口多。据统计,流入洱海的大小河流有117条。建在洱海流域的宾馆、山庄有127家,年污水排放约25.8万吨。它们大多数没有治污措施,直接或间接排入洱海水系。此外,几十家大小企业、医院的废水处理未达标或直接排入洱海流域。二是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居住在洱海周边的62万人口大部分是农民,有的以打鱼养殖为生,有的靠放牧种地解决温饱。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科学种田……早些年在他们心目中几乎是一片空白。
实施六大工程还一池清水
面对如此复杂的污染源和人群结构,大理调查研究后,投资15亿元实施六大综合治理工程还洱海一池清水:
——洱海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了环海128公里湖滨带生态恢复建设,向洱海投放大规模滤食性鱼苗鱼种,开展水葫芦和有害水草打捞,进行沉水植物恢复示范,以控制洱海富营养化速度。
——污水处理和截污工程。组织实施了长达200公里的洱海南岸综合管网、大理古城至下关截污干管、洱源县污水处理厂及城市供排水管网等建设项目,关停并转71家有污染企业。
——洱海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组织实施了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技术示范推广、良田种草养畜、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项目,降低氮磷化肥亩用量15%-20%以上。
——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和城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程。已建成村落污水处理点11个、乡镇垃圾中转站10个、垃圾处理厂2座。在环湖各村聘请滩地协管员、河道管理员和垃圾收集员,对洱海滩地、入湖河道和村庄进行常年管护和保洁。
——洱海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组织实施了封山绿化、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已完成水源林建设11.4万亩,退耕还林9.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3平方公里。
——洱海环境管理工程。 成立洱海保护管理局和水上派出所,建立环保、渔政、水政、林政、公安联合巡逻综合执法机制,加大洱海监管力度,实施半年全湖休鱼制度。
目前,洱海流域经过5年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洱海总体水质恢复并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今年前几个月,水质已达到二类标准,成为中国保护最好的城市近郊湖泊之一。
希望更多外企参与治理
洱海边上,记者看到一位水面保洁员正在撑船清理湖里的杂物,便问他一天劳作几个小时?累不累?这位中年男子说,和他一起从事湖面保洁的有500人,每天早上7时半上岗,工作6小时,打捞湖中杂物约两船。虽然工作很累,但他骄傲地说,保护洱海现在已是大理人的共同心愿!
在一个水榭旁,有一群老年游泳爱好者正在争先恐后地下水游泳。一位中学退休老师告诉我,他下洱海游泳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不过前几年由于水质被污染,他来游泳需带一桶清水作泳后洁身用,近两年水质好了,就不用带水了。
大理市市长段力称,洱海属澜沧江水系,也是国际水系。因此,在治理洱海过程中,除了国家把它列入专门治理项目外,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正在这里参加保护洱海项目启动仪式和植树活动的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主查宫下彻先生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国青年开展环保事业。他说,早年日本治理琵琶湖污染付出了相当于1700亿元人民币的高昂代价。他希望洱海做到早预防早治理,重现碧水蓝天迷人景色。全国青联副秘书长汤本渊也表示,希望更多外资企业到大理来参与洱海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