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市城乡规划局获悉,《中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获评全省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第三名。该规划在今年6月获得市政府批复实施,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五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中山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等难题。
据了解,《中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全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提升,城市内涝积水问题得到解决,山水林田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得到全面改善。
《规划》强调,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如:在城市人行步道铺设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绿化分□带设置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等;非机动车道铺设透水沥青;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带设置下凹绿地、植被浅沟;机动车道铺设透水混凝土;中央分□带设置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等实现“海绵式”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