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于东区松苑路的一段"吸水"人行道。
“很奇怪,就这段路下雨天没有积水,也不滑。如果其他路都像这样就好了。”昨日,细心的市民黄先生发现,东区松苑路一段人行道“与众不同”。记者获悉,这是我市首条“吸水”人行道试点,是按“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
这段人行道位于松苑路与兴中道交汇处,约为100米。记者现场看到,暗红色的路面看起来与其他道路没什么区别,但细微观察和体验,其所展示出来的功能却有不同:铺设的并非水泥砖,踩上去有种软绵绵的感觉,而打开绿化带水龙头往路面上不间断喷水,却没有一点积水,而且也不见有水流出路面。
水都哪儿去了?记者联系该道路的施工方负责人叶先生了解情况。原来,这条约100米的人行道是我市首条按“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的人行道试点,经过改造后,这一条看似平常的人行道却具有真正的“海量”,能够及时“喝”掉刚下的雨水。
“传统的人行道普通用地砖铺设,容易积水、湿滑、起青苔,但这条‘海绵’人行道是使用陶瓷材料的地砖,而且铺设的地砖没有进行填缝处理,其缝隙呈上窄下宽的‘喇叭状’,这样就会更好地将路面水吸入,解决了水泥硬化路面难以渗水的问题,增强了市政基础设施防涝能力。”叶先生介绍,“海绵”人行道比普通人行道大概增加了20%-30%的储水能力,但造价约为普通人行道的两倍。
记者了解到,“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房建、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水务、公园绿地等方方面面。目前,多个城市已作为试点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