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经区建设局获悉,经区已确定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小区经区。其中,作为第一批试点的逍遥社区和龙山湖小区率先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初步设计和景观设计阶段已体现海绵设施与景观的结合。

海绵城市,即加强生态城市建设,通过对雨水的存贮、缓释与回收作用,严格控制雨水径流,以此加快实现低碳循环的绿色理念。根据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实施的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要率先落实海绵型小区建设要求,经区将逍遥社区与龙山湖小区确定为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小区。
其中,在逍遥社区(棚户区改造)的景观设计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能力,维持小区的“海绵”功能。据悉,逍遥社区雨水收集系统以地下雨水水道收集和雨水排放为主。为此,在景观设计中,相关设计部门重点布置“植草明沟+暗渠”组合系统、可渗透路面、屋顶绿化、下凹绿地、雨水滞留系统等,让雨水调蓄池总容积为1200立方米。“小区绿化景观及配套设施如同一块弹性十足的巨大海绵。只要下雨,小区内的回收系统可吸足雨水,并在干旱时吐水浇灌花草树木。”区建设局的工作人员说。
与此同时,龙山湖小区在初步设计及景观设计阶段也体现了海绵设施与景观的结合。设计中,通过合理地控制降在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被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最终达到“渗蓄滞净用排”的效果。其实,在经区,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中。经区还专门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而龙山湖小区和逍遥社区的海绵城市理念设计将逐步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经区“以点扩面,全区谋划”的建设格局也初见成效。
“到2020年,经区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区建设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强化规划管控,继续强化项目推进,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贯穿于城市新建城区及新建建筑、道路、公园、水系、广场,项目建设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中连片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最终,在实现项目功能的同时,全面提升景观效果;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实现防涝、绿色、环保、节能等多项功能。通过构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和水安全等多重目标,让海绵城市建设真正成为经区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