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顺驰城小区海绵化改造工作接受并通过了市海绵办专家组的检查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海绵化改造的小区。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通过雨水收集和二次利用,解决城市内涝、倡导绿色生活和构建节约型社会。“海绵”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迅速吸收和引流雨水,聚集在蓄水池中的雨水经过净化后,能够随用随取,用于浇灌绿化带和清洗道路等,实现雨水的再利用。今年以来,海绵小区改造被列入了全市城建百日攻坚战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区5个小区列入改造计划。目前,除顺驰城小区已经改造建成外,其余4个小区都在有序推进,有两个小区工程接近收尾。
走进顺驰城小区,小区中心位置有一个大型的人工湖,其他小型水系贯穿整个小区。“海绵小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把雨水留住,我们小区的优势是人工湖建在地势最低处,它就成了一个‘蓄水池’。”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说,下雨的时候,雨水会直接流入人工湖,很少出现积水的情况。
不过,只靠地势高低处理雨水,可不是“海绵小区”的全部“本事”,人行步道铺设的透水砖、小区天台的雨水管道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不少老旧小区,通过天台雨水管道排放的雨水大多直接流向地面,一旦雨量过大,就有可能造成积水。目前顺驰城小区每栋居民楼的天台雨水管道都经过了改造,距离水系较近的雨水管道直接通入水系,距离较远的则和其他雨水管道连通。“这样一来,小区里的雨水管道实现了全连通,雨水最终全部流入人工湖,可以积蓄起来。”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说,人工湖里的并非活水,不能实现自我清洁,工作人员就在里面种了睡莲,养了鱼,实现生态平衡。
积蓄的雨水怎么用?净化之后随用随取,灌溉、清洗都能用。在不少水系的底部,都能看到数根白色水管,从地下延伸到绿化带里,并装有喷头等装置。“日常的小区绿化用水、清洗路面用水等,我们用的都是积蓄的雨水。”一名负责小区绿化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使用自来水,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产生一笔不小的开支,“海绵小区”则实现了雨水再利用。据统计,顺驰城小区水系面积6760平方米,一次最多可蓄水4260吨。“打个比方,每天不间断地灌溉绿化带和清洗路面,加上平时的降水补充,用上大半年不成问题。”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说。同时,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小区物业公司为防止雨水中的泥沙堵塞管道,他们在每个喷头内部都安装了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洗管道。
如果一旦出现特大暴雨,“海绵小区”的雨水排放速度跟不上,会不会导致小区积水“倒灌”? “这一点不用担心。”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如是说。在小区南门附近,物业公司工程部负责人打开了雨水外排主出口处的井盖。“我们在这里加装了一个雨水出口控制总阀门。”他说,平时这个阀门是关闭的,用于留住小区积蓄的雨水,在极端天气来临时,开启这个阀门,即可实现迅速排水,以保小区安全。
“小区里有这么大一片水系,对周围环境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区物业办主任张彦超说,“海绵小区”的建成,能够有效避免内涝等问题,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