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河道整治后效果图

河道整治现场
今年是深圳治水提质关键一年,年底前深圳将消除被国家住建部、环保部重点挂牌督办的17个水体、36条(45段)建成区黑臭水体。今年5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召开全市黑臭水体工作情况汇报会,强调治水没有退路,要全力以赴完成深圳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为积极落实“治水提质”及河道整治的工作指示,坪山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吕玉印、区长陶永欣任总指挥长的坪山区治水提质工作总指挥部,定期研究、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在7月4日召开的坪山区河道征收拆迁工作专题汇报会上,吕玉印强调,坪山区要打响河道拆迁大会战,动员全区力量、形成高压态势、集中行政资源。陶永欣指出,各街道、相关部门要把治水提质拆迁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做到心中有数,精准施策。
据悉,坪山5条国家住建部、环保部督察的建成区黑臭水体,已有3条基本实现不黑不臭,另外2条也有望今年9月底前完成整治,提前实现治理任务目标。市人居委7月份连续6次监测坪山河上洋断面水质,结果显示其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标准,坪山河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效。坪山区副区长沈凌云表示:此项成果来之不易,为历史最好成绩,并对环水局等各区直部门、各街道办的共同辛苦努力给予充分肯定。
晶报记者 熊奇侠 通讯员 舒建山 李伟韬
坪山各治水工程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今年底,深圳将迎来国家住建部、环保部对黑臭水体的终极检查,全市积极整治,严阵以待。去年以来,坪山就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按照“规划统筹、源头治理、工程整治、科学管理”总体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整治、污水管网建设等各项治水提质工作,目前已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据坪山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局长白宁介绍,目前坪山区46个治水提质项目均已全面启动,其中29项在2017年底前需开工建设或完工,17项需完成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当前已开工建设20个项目,其余26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第一黑臭水体治理有望提前完成。经过努力,坪山区5条黑臭水体有望9月底提前完成治理目标:其中汤坑水、赤坳河、新和水已基本实现不黑不臭;飞西水、田坑水都已进场施工,计划9月底前完成治理,其中飞西水治理采用“EPC+O”模式(设计采购施工和管养一体化),通过老河道清淤、排污口接驳完善、原位处理生物技术等措施消除黑臭,而田坑水属于轻度黑臭,采取源头截污和黑臭水体治理双管齐下。
第二河道整治开工过半。坪山区主要有15条河道整治项目(坪山河1条干流11条支流,龙岗河3条支流),目前9条河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坪山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在9月15日前完成已开工河道建筑征收工作(田坑水9月底完成),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约2.5亿元,下一步将按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要求,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汤坑水、新和水、墩子河、碧岭水、石溪河、赤坳河、田坑水等已开工项目也在按计划推进,其中汤坑水、新和水已完成工程量的81%、100%;三角楼水已进场施工,三洲田水、麻雀坑水等未开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第三污水管网建设稳步推进。根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坪山区污水管网缺口为360公里,需在2018年底前补齐(今明两年分别完成165公里、195公里)。目前,坪山区雨污水管网工程坪山片区、坑梓片区两个EPC项目(共12个社区污水支管网项目)累计完成75公里,计划9月底前完成105公里,年底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第四排污口治理完成过半。建成区排污口累计已完成治理117个,占总计227个排污口的51.5%。剩余110个排污口治理将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同步推进,优先确保建成区排污口治理年底前全部完成。
第五内涝点治理提前完成任务。“十三五”期间,坪山区共需完成14个内涝点治理任务,目前,坪山区已顺利完成丹梓路、城兴路、下廖老屋村等7处(2016年完成4个,2017年完成3个)内涝点治理,提前完成任务。
统筹、规划、源头三方面 保障治水提质工作推进
目前坪山区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整治、污水管网建设等各项治水提质工作扎实推进,进展顺利,尤其是黑臭水体治理有望提前完成,那么坪山区是通过哪些措施取得如上阶段性的成果呢?晶报记者采访了坪山治水提质指挥部相关负责人:
首先、强化工作统筹,凝聚治水合力。2016年4月,坪山就成立治水提质指挥部,先后8次召开指挥部会议,将黑臭水体治理、河道治理、污水管网建设等工作统筹考虑,统一规划、统一节奏、统一标准、统一机制,以项目化形式层层分解治水任务,坚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协调推进。
今年4月,坪山进一步加大力度,将治水提质办公室人员力量充实,升格为副处级。4月、5月区委书记吕玉印分别召开坪山区治水提质工作会议和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会,议定成立流域治理联合指挥部,高效统筹推进治水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其次,突出规划引领,创新治理模式。坪山积极配合市水务局,以流域为单元系统开展规划研究,涵盖水环境整治规划、水生态规划、防洪排涝规划、水景观规划等6方面,为治水工作提供技术指引;积极改进治水技术路线,由原先的箱涵“大截排”模式优化为分散调蓄、分散处理、就地补水模式,按照雨污分流治污理念,坚持干支流治理同步、污水处理厂网建设同步、小区正本清源与市政管网建设同步,整体推进河道防洪排涝、治水提质、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工作。
再次,加强源头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坪山结合产业和人口实际情况,从源头入手,抓好水环境治理工作:一是严控面源污染,目前坪山区已完成面源污染源排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污染源数据库,从源头进行实时监控;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制定落后产能淘汰方案,已淘汰流域范围内落后产能261家、重污染企业17家;三是清理流域内养殖,坪山按照市里要求,7月底按期关闭深圳种猪场,并严厉打击辖区内其他非法养殖行为;四是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处理,推进相关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加大对市民群众教育引导力度,让老百姓逐渐养成生活垃圾减量分类习惯。
重大民生工程、首创业内领先, 呵护坪山区“母亲河”
坪山河被称为坪山人民的“母亲河”,是坪山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载体,坪山河治理一直是坪山治水提质的头号工程。2016年9月,由中建股份公司牵头成立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项目,治理范围从三洲田水至深惠交接断面兔岗岭水坡段,河道治理全长19.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防洪工程、水质改善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管线迁改工程等。
坪山河项目作为深圳“东进战略”、坪山区成立以来首个重大民生工程,对坪山区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产业转型、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中建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晶报记者表示,该项目有几个首创:“第一,是中建系统内首个以EPC模式实施的全流域综合整治项目;第二,在行业内首次提出以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优于地表IV类(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为交付条件。”
据悉,中建承接项目之初就明确业内领先的治理技术及水质提升目标,项目集成无干扰精准清淤、多功能人工湿地等一整套先进治水模式,以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五位一体”治水理念统领建设工作。项目于2016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底完工建成,完成后将达到河道防洪标准百年一遇,到2020年,实现水质优于地表IV类的较高目标。
坪山河目前水质达到优于地表V类标准,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河道治理分六个工区开展施工,目前二、六工区正在开展河道堤防工程(完成70%)、截污工程(完成90%)以及调蓄池土方工程(完成20%)、支护工程(完成5%)施工,其他工区正在开展围挡、苗木迁移等施工准备工作。
接下来,坪山区将继续认真贯彻市区相关会议精神,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坚持打基础、管长远,保质保量、提速提效推进各项治水工作,进一步保护好坪山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为深入实施“东进战略”、合力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和特区发展第三极提供生态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