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底,崧厦镇镇域内地表水体剿灭五类、劣五类水,百崧河福海门桥断面(上虞与滨海新城交接处)全年平均水质达到五类水功能区目标要求,考核达到优秀。2018年确保达到三类水功能区目标要求;力争到2019年底所有水质考核断面全面达标。这是崧厦201名河长要花时间花精力共同答好的一份试卷。
一、持续巩固提升“清三河”成效
严格执行垃圾河、黑河、臭河复查机制,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评估,持续巩固提升“清三河”成效。一旦出现污染反弹,立即责令限期整改。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全面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
二、小微水体河长全面上线
深入推进“清三河”工作向小沟、小渠、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做到治理无盲区、全覆盖。在原有区、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基础上,大力推行河道巡查员、网格员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小微水体“河长制”,严格执行河长公示制度,规范设置河长公示牌。到2017年底,全区小微水体全面得到治理,消除感官污染,剿灭五类、劣五类水体。
三、全面推进河长治水常态化
进一步深化全镇“河长制”管理工作。做到底数、职责、范围清,日常巡查、问题发现、信息处置、问题解决到位,全力协调治水实施方案编制及推进重点工程实施。与此同时,严格执行“河长制”例会、巡查、督查、通报、述职等工作制度,严格执行河长履职考核办法,大力推广“河长制”信息系统应用,充分发挥“河长制”移动端(APP)作用,实现“河长制”信息系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