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流域的茅洲河,河水污染严重。东莞市将治理水污染作为2017年工作重点。
新年伊始,东莞环境保卫战即打响了第一炮。市环保局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了2017年环境保护任务,在继续提升空气质量的基础上,向水污染治理难题发起攻坚战,要求各部门统筹好污染治理工作,落实责任,补短板,还欠账。
力争建成700公里截污管网
南都记者获悉,在前不久举行的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把有关水污染治理的19件议案合并为《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 持续改善我市水生态环境的议案》,由全体人大代表表决通过,交由市政府办理。《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更明确“十三五”时期投入近500亿元开展环保整治10大工程。
东莞环保部门表示,水环境质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当前环保工作的短板。2017年,东莞市将水污染质量作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确保完成不少于5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力争建成700公里,启动10家污水厂新扩建、2家污水厂提标改造,确保完成4家污水厂新扩建工程,并全面启动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启动10家污水厂新扩建
按照“一河一策”,推进全市内河涌整治和生态修复,将2016年没完成整治的内河涌纳入2017年整治任务、全面启动111条内河涌整治,确保年内完成76条内河涌整治。推动东城、南城、万江、长安4个镇街开展10条黑臭水体治理,争取2017年实现60%黑臭水体消除率。推动跨镇街重污染河涌挂牌督办。
推进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整治,加强与城管部门联动,3月底前制定全市分片区存量生活垃圾渗滤液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年底前,推动仍在使用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临时转运点完成配套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并启动集中式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工程建设。
完成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污口、污染排放源调查,完成东江水源地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清理及一级保护区隔离围蔽工程建设。完成全市23项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建设收尾和竣工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