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去年6月15日和8月20日那两场暴雨?暴雨造成市区内涝灾害,给一些企业和居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市政协委员尹剑峰走访发现,这两场暴雨之所以成为灾害,固然与降水时间过于集中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雨水无法迅速排放,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本次两会他就提交了这项建议。
“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所缓解。”尹剑峰说,建设海绵城市就是恢复自然生态对降水的调解作用。
在尹剑峰看来,我市建设海绵城市得天独厚。一是水资源丰富。湘江穿城而过,建设路与湘江基本并行,新华路、云龙大道与龙母河基本并行,降水排放十分便利。二是市域拥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海绵体”,市域水域达637.27平方公里,市域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三是城市规划有先天禀赋。最初的老城区各区块呈辐射状分布,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环境净化、自我降解排放等多重城市环境功能。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市人文环境基础雄厚,城市建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为此,他建议尽快启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实施全方位的低影响开发行动计划,创新海绵城市投融资模式。
根据尹剑峰的调查,海绵城市建设是最大的碳减排项目之一。我国将在2017年建成碳交易市场。碳排放量的量化及交易价格,将为减排行动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他建议有关部门做好制度性安排,将海绵城市建设基金纳入碳减排交易基金范畴。同时,向社会资本开放PPP投资回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