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初见成效”是2016年深圳市治水的大目标,年尾将至,深圳的治水提质工作进展如何?昨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治水提质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年度461个治水提质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建成61个,开工196个。
深圳河湾每天减少
直排污水18万吨
一年以来,深圳治水以“城市管理治理年”为契机。经过近一年努力,我市15条主要河流中有11条水质改善,流域内主要河流深圳河、大沙河、新洲河11月份的综合污染指数较去年同比分别下降19.8%、44.9%、19.0%。
截至2016年11月30日,年度461个治水提质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建成61个,开工196个,其余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全市共完成治水提质投资73.5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5.43%。预计全年完成投资将超过100亿元。
在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方面,《报告》指出,深圳河湾31个排污口整治已完成25个,每天减少直排污水18万吨;深圳河湾污水截排二期工程(规模15万吨/日)已于今年7月10日通水,解决了后海南片区每天6万吨污水的出路问题;布吉河口分散处理设施12月中旬投产,每天可减少直排深圳河污水2万吨。完成流域内20个管网改造项目,理顺了55公里排水管网,创建了141个排水达标小区。据悉,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污水管网778公里,正在施工1050公里,全年1000公里建设任务可完成。
此外,记者获悉,目前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已完成南约河、后海河等6条治理。根据环保监测数据,17段已经不黑不臭。今年1至11月,在全市汛期降雨量较近5年同期平均偏多近六成的情况下,有效应对了49次强降雨和“妮妲”“海马”等超强台风袭击,全市无重大灾情、无人员伤亡。
未来5年全市计划
投入治水资金近千亿元
2016年深圳市治水“一年初见成效”,但是依旧面临排水规划与城市发展实际不匹配、工程建设制约因素多而复杂、建设投入加大对基层治水力量提出挑战诸多问题。
未来5年,全市计划投入治水资金近千亿元,大部分项目将下放到区一级实施。根据《报告》,目前部分区存在水务管理机构人员不足、水务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能力不强,“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较为突出,需要加强人员配置,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治水任务要求。
下阶段着力整治茅洲河
《报告》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力争将5938公里污水管网缺口补齐,明年新建污水管网1500公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9座,净增污水处理能力203万吨/日,达到683万吨/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4座,改造规模386万吨/日;整治河道144条,整治长度552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57条,长度317公里;133条黑臭水体有78条正在整治,尚有55条需要整治,其中建成区的36条黑臭水体要求2017年底基本消除黑臭。
据了解,在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将集中精力抓好重点河流治理攻坚突破,全力打赢茅洲河治理攻坚战,强力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狠抓工程质量管理。《报告》显示,接下来有关部门将利用宝安片区茅洲河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纵深推进契机,确保12月底前完成194公里管网建设,至春节前力争共完成260公里。
目标
在黑臭水体治理上,深圳市计划按照“一区一示范”要求
●年底前消除茅洲河干流(光明段)等10段黑臭水体,完成深圳湾海斯比和南海玫瑰园排污口整治
●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实现无违法排污口,全面完成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 “一年初见成效”是2016年深圳市治水的大目标,年尾将至,深圳的治水提质工作进展如何?昨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治水提质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年度461个治水提质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建成61个,开工196个。
深圳河湾每天减少
直排污水18万吨
一年以来,深圳治水以“城市管理治理年”为契机。经过近一年努力,我市15条主要河流中有11条水质改善,流域内主要河流深圳河、大沙河、新洲河11月份的综合污染指数较去年同比分别下降19.8%、44.9%、19.0%。
截至2016年11月30日,年度461个治水提质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建成61个,开工196个,其余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全市共完成治水提质投资73.5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5.43%。预计全年完成投资将超过100亿元。
在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方面,《报告》指出,深圳河湾31个排污口整治已完成25个,每天减少直排污水18万吨;深圳河湾污水截排二期工程(规模15万吨/日)已于今年7月10日通水,解决了后海南片区每天6万吨污水的出路问题;布吉河口分散处理设施12月中旬投产,每天可减少直排深圳河污水2万吨。完成流域内20个管网改造项目,理顺了55公里排水管网,创建了141个排水达标小区。据悉,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污水管网778公里,正在施工1050公里,全年1000公里建设任务可完成。
此外,记者获悉,目前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已完成南约河、后海河等6条治理。根据环保监测数据,17段已经不黑不臭。今年1至11月,在全市汛期降雨量较近5年同期平均偏多近六成的情况下,有效应对了49次强降雨和“妮妲”“海马”等超强台风袭击,全市无重大灾情、无人员伤亡。
未来5年全市计划
投入治水资金近千亿元
2016年深圳市治水“一年初见成效”,但是依旧面临排水规划与城市发展实际不匹配、工程建设制约因素多而复杂、建设投入加大对基层治水力量提出挑战诸多问题。
未来5年,全市计划投入治水资金近千亿元,大部分项目将下放到区一级实施。根据《报告》,目前部分区存在水务管理机构人员不足、水务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能力不强,“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较为突出,需要加强人员配置,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治水任务要求。
下阶段着力整治茅洲河
《报告》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力争将5938公里污水管网缺口补齐,明年新建污水管网1500公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9座,净增污水处理能力203万吨/日,达到683万吨/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24座,改造规模386万吨/日;整治河道144条,整治长度552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57条,长度317公里;133条黑臭水体有78条正在整治,尚有55条需要整治,其中建成区的36条黑臭水体要求2017年底基本消除黑臭。
据了解,在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将集中精力抓好重点河流治理攻坚突破,全力打赢茅洲河治理攻坚战,强力推进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狠抓工程质量管理。《报告》显示,接下来有关部门将利用宝安片区茅洲河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纵深推进契机,确保12月底前完成194公里管网建设,至春节前力争共完成260公里。
目标
在黑臭水体治理上,深圳市计划按照“一区一示范”要求
●年底前消除茅洲河干流(光明段)等10段黑臭水体,完成深圳湾海斯比和南海玫瑰园排污口整治
●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实现无违法排污口,全面完成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