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是第一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建设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国际上,有没有类似的城市建设理念或经验可供借鉴?”“嘉兴的海绵城市技术路线到底该如何理解?”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不少市民心中有这样的疑问,昨天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由来已久
“海绵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是把我们的城市比喻成海绵,但这种城市建设理念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在国外早已经推广,包括我们的老祖宗也运用过这样的建设手段。”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绵城市研究(评估)中心主任王贤萍曾在不同场合这样表示过。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由于各国语境不同,对海绵城市的叫法也不尽相同,在美国叫“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澳大利亚叫“水敏感城市”,在英国称为“可持续排水系统”。
王贤萍介绍,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散、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技术措施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进行控制,使建设区域开发建设后尽量接近于开发前。“主要有三大原则,包括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区域不透水表面积,尽量充分利用入渗能力和延长径流时间去除污染,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水文状态。”王贤萍认为,一味地填埋河道或者将原生态的弯曲河道人为进行裁弯取直,都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不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美国华盛顿州的国王郡通过自然排水工程项目建设、调蓄工程项目建设和雨天应急处理站改造或建设三大途径,大幅度减少了区域内的合流制管道污水,减少了溢流污水进入受纳水体,从而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加拿大多伦多市通过改变屋面雨水径流的途径,将其引入建筑物周边透水区域或雨水收集设施,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这两个地方的低影响开发措施,与海绵城市建设如出一辙。”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市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雨落管断接,因此多伦多的建设经验对我市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嘉兴海绵城市建设
以源头处理为主
嘉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属于水质性缺水城市,那我们的技术路线是什么呢?市建委副主任方柏如介绍,与北方城市注重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路线不同,嘉兴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是源头处理为主、末端调蓄为辅,以初期雨水生态处理为原则,充分利用河道调蓄功能,实现各项指标。“嘉兴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快速发展,水系统走入较大的困境。水环境较差,水生态也有一定程度破坏,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去缓解。可以说,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修复被改变、被破坏的水生态环境。”
据介绍,嘉兴在“渗、滞、蓄、净、用、排”这六项技术措施中,侧重“渗”和“净”,通过源头处理技术,如植草浅沟、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滞留初期雨水,并通过土壤的渗透净化雨水。
“我们去各地考察后发现,一些高位花坛、雨水调蓄池回用雨水不仅景观效果不错,还绿色环保。”方柏如给记者展示了高位花坛的效果图,这些花坛约1米高,紧贴着建筑主体,可以将屋顶雨水收集回流,用于植物灌溉,非常美观,“还有一些生态河岸的改造,可以增强城市调蓄功能和河水自净能力。”
记者了解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在很多地方大规模推广。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从2016年起,全省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及有条件实施的新开工项目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20年,设区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县级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上述目标要求;到2030年,设区市和县级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其他县城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从某种角度来说,海绵城市建设是在对历史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修复,用绿色环保的建设措施保护我们的水生态环境。”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