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从包头市规划局获悉,按《包头市海绵城市规划》,包头市规划采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重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海绵城市、弹性海绵城市和活力海绵城市。
近年来,包头市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城镇人口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出现部分水生态空间逐渐减少,城市硬化比例高,暴雨径流加大等现象。加之雨水管网标准不足、覆盖率不高等原因,老城区发生内涝的频率高、积水深、范围大,影响了城市正常运转。同时,包头市作为缺水城市,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比较低,河道生态用水、城市绿化用水仍使用黄河水以及自来水等宝贵的水资源。
针对这些问题,包头规划局组织编制包头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新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老城改造区不低于80%。内涝防治达到30年一遇,发生30年一遇降雨时,积水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不造成较大影响。城区主要河流2020年消除黑臭,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
包头市规划局相关人员表示,包头在建设海绵城市中首先要创新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同时要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中,统筹布局雨水。另外要划定重点建设示范区,示范先行,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