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沙河市区段采用船只结合人工每天巡回打捞清理,保洁范围内每天必须至少彻底打捞一次。
“水污染是环境治理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8月中旬,江门市召开水环境大整治暨黑臭水体治理动员大会,要求打好黑臭水体整治硬仗。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要严格落实生态控制线、农业生态红线,保护好重点河流、海岛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
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强调,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行动起来,精准治污、科学施策。
随后,蓬江区第一时间召开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会议,落实江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发《江门市蓬江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及其配套的2016年度工作方案,以及农业污染源、垃圾污染源等多个专项整治方案,吹响整治黑臭水体攻坚战号角。
根据江门市委、市政府要求,2016年底前,蓬江区要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重度黑臭现象;2018年底前,天沙河(含桐井河、天乡河、丹灶河、雅瑶河、泥海河)消除黑臭现象;2019年底前,杜阮河(含杜阮北河)基本消除黑臭现象;2020年底前,杜阮河(含杜阮北河)消除黑臭现象。
蓬江区主要领导要求,各级干部把思想统一到江门市委、市政府部署上来,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整治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舆论监督的导向作用,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做好整治后续工作研究。
为保障整治工作有序开展,会上成立了以蓬江区委书记温伟文为组长的蓬江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举全区之力展开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整治农业污染源
养殖户积极响应治水号召
“30年前,村里的河涌非常清澈,河水可直接作为生活用水使用。那时候,小孩常在河里游泳。”蓬江区滨江新城(棠下镇)大林村村民记忆中的水清岸绿景象,现在已看不到。现在,一进入村中便能闻到一股异味,超过承载能力的生猪养殖业已破坏村庄人居环境,部分不堪忍受臭水围村的村民开始搬离。
“10年前,村委已开始传达生猪养殖整治的要求,当时家家户户以养猪为主要经济来源,大都不支持整治工作。有些人偷偷将猪粪排进河里,造成环境恶化,现已影响到大家的生活。”大林村养殖户梁泽照现养有500头生猪,在这次整治行动中,他积极响应政府整治黑臭水体的号召。
“8月22日,滨江新城(棠下镇)召开全镇黑臭水体农业污染源整治工作动员大会,镇、村、组三级干部联动,层层签订责任书,并成立23个工作组进驻到各村精准开展整治行动。”大林村工作组组长张建辉向笔者介绍,该组根据划定的禁、限养区范围,已向养殖户下达整改通知书,并通过电视、宣传栏等途径开展政策宣传,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近期我们正深入每个养殖户开展摸底清查,调查内容包括畜禽养殖场的生产规模、用地规划、治污设施、环保配套等,每户建立一档,清晰记录养殖户的情况。”大林工作组成员张华超表示,在摸底调查过程中,工作组仔细倾听农户实际需求,“有农户反映生猪需再养几个月才能上市,恳请暂缓几个月再拆除,我们都如实记录并上报,届时由镇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安排。”张华超介绍,工作组每天平均走访10户,经过近10日清查,目前大林村已基本完成走访,“根据初步调查,大林村的养殖户有三四百户,目前还在查漏补缺,进一步确认数据。”
张建辉表示,由于政策宣讲到位,而且农民也深受污染之害,加之此前其他城市已提前开展整治,农民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不少农民主动响应政府号召,自觉安排生猪上市。下一步,该工作组将按照整治进度要求,督促养殖户做好关停、拆除、转产等生产安排。
笔者了解到,为充分调动禁、限养区内畜禽养殖户自行关闭拆除养殖场的积极性,蓬江区专门制定了奖补机制。该区将对位于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符合国土、环保、动物防疫等有关要求,有完善审批手续且在接到关闭拆除通知书一个月内申报自行拆除,且在限期前通过验收的畜禽养殖场,按规定给予补偿。若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但在接到通知书一个月内申报自行拆除,且在限期前通过验收,该区也将按养殖场栏舍结构和面积给予奖励。此外,限养区内的养殖户在接到限期治理通知书一个月内申报自行拆除,且通过验收,也将参照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标准给予奖励。
“希望此次整治能恢复大林村蓝天绿水的水乡环境,外出的村民可以重返家乡,共同发展。”现在,梁泽照正学习养殖高价值鱼,逐步转型。
蓬江区农林和水务局总畜牧兽医师陈勇表示,为促进农民转型,该区已着手开展相关技能培训,“近期,我们已组织部分养殖户到广州渔博会参观学习,了解高价值鱼养殖技巧,促使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增加收入。”
整治河道污染
常态管护动态巡查结合
村民刘伯和同事每天开着小船在天沙河市区段巡回清理河道垃圾,一人在船头持网打捞,一人在船尾“掌舵”控制发动机,“从早上8时到下午5时,自江沙收费站到江咀这一河段,每天来回几趟。”刘伯告诉笔者,一天下来,打捞的垃圾少则两三千斤,多可达四五千斤,尤其是雨后河面漂浮垃圾增多,清理量相对较大。他由衷地希望大家共同维护好环境,勿乱丢垃圾。
在本次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中,蓬江区专门制定了河道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河道所在镇街为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汇(分)流进入天沙河、杜阮河的河道以及村庄河涌两岸水域、滩地和岸坡等河道垃圾清理工作,力争年底实现天沙河、杜阮河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堆积垃圾的目标。
据介绍,自8月起,蓬江区已组织相关单位和镇街、社区(村)工作人员对发现的河道垃圾进行清理运输,对水面漂浮物、有害杂草进行打捞。
“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已增派人手加强天沙河市区段的管护,每天由4人至8人进行清理。”天沙河管理处工作人员陈楚介绍,河段河道水面保洁以清理生活垃圾为主,采用船只结合人工每天巡回打捞清理,保洁范围内每天必须至少彻底打捞一次。
“除了日常保洁,此次整治专项行动还成立了督办组,一经发现河面河岸有垃圾,立即派人进行处理。”天沙河管理处工作人员邓汉明表示,常态化的管护与动态巡查督办结合,切实保障清理到位。
为形成长效保洁机制,蓬江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开展天沙河市区段河道保洁,“通过每两年公开竞争招标,服务承包方按照具体要求和标准进行清理,我们进行监管验收,确保整治质量。”邓汉明说。
对于河岸清理垃圾,蓬江区环卫局工作人员廖轩毅介绍道:“目前,天沙河两岸的绿道已纳入日常的市政保洁范围内,启动整治专项行动后,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配人员加强河岸绿道的清洁。”据透露,9月底,蓬江区将组织全区各镇街开展清理大行动,全面清理整治责任范围河道内的各类垃圾,重点整治河两岸卫生黑点。
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蓬江区环卫局及各属地镇街已聘请18名河道保洁员,实行一镇街一策、标本兼治,全面推进河道垃圾清理制度。同时,该区以高标准新建和改造沿河垃圾收集点,要求收集点必须采取有效污水处理措施并按规范管理,未能达标的收集点予以取缔。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模式,确保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无污染。
此外,蓬江区还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动员群众齐参与河道保洁,鼓励广大群众举报河道乱堆乱放垃圾违法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