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内江市委书记杨松柏
回望“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内江首次提出实施“产业发展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全面打造新常态下内江产业“升级版”,力争走出一条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内江路径。
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内江市委书记杨松柏多次提到“三大攻坚战”,确保 2016 年经济增长速度达 8%左右,确保“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发展攻坚
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打好产业发展攻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内江市委书记杨松柏在内江代表团会议上多次提到。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内江,如何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力?前不久,内江先后召开了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谋划了“十三五”发展,安排了2016年工作。
记者了解到,内江确定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攻坚,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让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
杨松柏说,内江要继续抢抓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机遇,着力实施布局优化、项目支撑、动力强化、融合发展、品牌培塑、要素保障、环境提升等“七大行动”,抓好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积极改造提升冶金建材、机械制造、能源电力、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力争2016年内江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
面对任务艰巨、资金缺口大,杨松柏建议,省上结合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把内江等老工业城市的产业园区作为重点来扶持,给予差异化政策,建立老工业城市产业发展基金。
城乡基础设施攻坚
中心城区面积将达80平方公里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要“加快城市新区功能完善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杨松柏说,去年,省上推介遂宁成为了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其他许多非试点城市,包括内江在内,也在按照国家标准,加强规划修编和编制,积极选择项目试点认真开展示范。
结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杨松柏说,2016年,内江要推动川南城际铁路、连乐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切实抓好东兴区联合水库、城市过境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智慧田园”、“智速网路”、“宽带乡村”工程,促进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力争2016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0亿元以上。同时,加强城市建设,力争2016年内江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人口达80万。
杨松柏建议省上尽快启动实施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将内江等准备较为充分的城市纳入试点,将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纳入省上重点项目予以推进,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推介更多符合条件的城市纳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
脱贫攻坚
74个贫困村今年“摘帽”
“要统筹解决好插花式贫困问题。”这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脱贫攻坚所作的要求。
杨松柏说,内江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着力健全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扶贫志愿服务等机制,不断完善“每季度表扬10%先进、召回10%后进”的“第一书记”“双十”制度,认真落实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和“十个专项扶贫方案”,整合扶贫资源,推动更多资金,项目等向贫困村倾斜、向贫困户聚集,确保2016年实现2.42万贫困群众脱贫、74个贫困村“摘帽”,确保“十三五”末,内江市所有贫困群众脱贫,所有贫困村“摘帽”。
当前,脱贫攻坚“四大片区”范围外的地区,从内江来看,去年贫困群众得到国家、省财政专项资金人均仅为1300元左右,根据内江的财力和贫困人口结构来看,要完成所有贫困群众脱贫、所有贫困村“摘帽”的任务,压力很大。
为此,杨松柏建议在今后安排机动资金和国家、省财政专项资金时,给予“四大片区”范围外的地区一些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