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率领的第一视察团前往光明新区和宝安区的茅洲河流域塘尾段非法养殖点、洋涌河水闸工程、茅洲河界河共和涌断面三个点,现场察看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工程进度。
茅洲河治污存在三大难点
茅洲河流经深圳和东莞两市,干流总长31.29km,属于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极微,纳污、自净能力差,稍有污水入河,极易黑臭。目前茅洲河河流水质为劣五类,去年被省人大列为重点督办的要加强污染治理的几大跨界河流之一,要求2017年底前基本达到五类水体,2020年底前基本达到四类水质。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虽然相比整治前,茅洲河的水质及沿岸景观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一些河段的水面仍看到有发黑的现象,而且不时随风吹过来一些微臭。
据市水务局介绍,茅洲河污染治理要完成省里的目标要求,难度非常大,主要存在三大难点:一是片区污水排放量逐年加大,但此前一直没有进行系统治理,治污设施特别是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二是流域内重污染企业和非法养殖多,面源和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河流污染负荷不断加重;三是下游为深莞界河,且为感潮河段,综合治理需要两市协调、同步推进,加上感潮河段水体交换能力差,技术难度大,河道底泥清淤困难。此外,片区还存在地势低洼、防洪标准低,违章建筑多、水土流失严重等情况,防洪压力大。
支管网建设进度差强人意
治污设施的建设是茅洲河治水的关键所在。据悉,茅洲河流域规划4座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120万吨/日。目前已建成运行松岗、光明、沙井、公明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55万吨/日。今年年底前,将力争沙井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松岗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这两项工程完工后,可增加50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
但与污水处理厂建设并重的管网建设尤其是支管网建设,进度却差强人意。记者在视察现场了解到,虽然茅洲河流域内4座污水厂的配套主干管网已全部完成建设规划的269公里,但规划建设的2273公里支管网却严重滞后,目前才建成161公里,约7%,除去在建的140公里和近期计划新开工建设96公里,仍有1875公里的支管网待建,任务不轻。此外,宝安区域内的茅洲河流域,规划建设污水管网1416公里,目前也才只建了256公里;规划建设雨水管网1053公里,目前已建653公里,都存在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