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广东省广州全力“治水”交答卷
广东省广州全力“治水”交答卷
发布日期:2010/6/30 10:08:41

  南方日报记者曾妮


  千里珠江婉延而下,并在入海之前铺陈成了两岸夹江、六脉通海的名城广州。


  曾几何时,大小河涌交织而成的城市经脉,以小桥流水、绿荫遍地盘活着整座广州城;曾几何时,“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的水乡美景,延续着一代又一代人不老的记忆。


  但这一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在过去十几年里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同时也刺激着广州这座“岭南水乡”敏感的神经,并由此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治水大战。到2009年,广州更以每天1亿元投入的大魄力,以各区、县级市主要领导责任包干的大决心,举全市之力系统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确保2010年6月底前全市水环境明显改善。


  今天,广州向市民交出这份“治水”答卷,这也是2010年广州在“大变之年”交出的首份答卷。


  交一份城市“大变”的答卷


  广州,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以水为荣的城市,境内水系密布,河道纵横,仅中心城区就有河涌231条,总长913公里。


  庞大的水系,污染也许只需十来年甚至是几年,但系统整治却可能要花上数倍的时间。


  兴建污水处理厂、沿岸景观整治、搬迁污染工厂……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广州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治水。但污染日久,积重难返,广州治水的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2004年申亚成功,对广州的水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从战略的高度,对广州包括治水在内的环境综合整治寄予厚望。早在199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在对广州提出实现城市环境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一大变”要求时,还提出了恢复市民到珠江游泳的殷切期望。200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在广州召开全省综合整治珠江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珠江整治工作,进一步动员全省特别是珠江沿岸各市党政部门和全社会齐抓共管,在若干年内切实抓出成效。


  经过之后几年的整治,广州终于在2006年举办了首届“横渡珠江”活动,但珠江水质仍未达到“常年可游泳”的要求;除了珠江之外,广州大多数内河涌的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


  水环境治不好,就意味着广州输掉了“大变”这场大考。2008年12月23日,广州市启动了新一轮治水行动,立下了“到2010年6月底全市水环境明显好转”的军令状,并与全市13个治水责任主体签订了“责任状”。


  2009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开会动员,号召举全市之力治水:“大家不能再拖了,要一天当5天用!”于是,“抢时间”成了全市各条治水战线的共同“强项”。越秀区按市场价制定拆迁标准,创造了5个月完成1121户居民拆迁的“和谐拆迁”奇迹;海珠区“发明”了“5+2”、“白加黑”的“非常工作制”;市水务局喊出了“平时保证不休息,假日休息不保证”的口号……


  与一年半前相比,广州的城市水环境已悄然蜕变。东濠涌、猎德涌等“黑龙”被缚,赢得了“涌民”们的掌声,就连黑臭最严重的石井河,也有部分河段告别黑臭,重现“鱼游浅底”的景观;建成了石井污水处理厂、猎德三期等城市纳污“大胃王”,昔日直排河涌的污水得到科学处理;增城市东境村、南沙区红岭村等经过农村污水整治,乡村呈现出“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田园风光;岗顶等水浸街整治工程发挥了缓解内涝的作用,“水浸街”的顽疾有所缓解……


  #p#副标题#e#经过一年半的“苦干”、“硬干”,广州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交一份人水和谐的答卷


  2009年2月的一天,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的几名工作人员在东濠涌边慢慢走着,他们身后是等待拆迁的大片涌边房,眼前的河涌依然黑臭不可闻。一个难题是:有什么办法能在短短一年半之内降服这条“黑龙”?


  该局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东濠涌是老广州城的护城河,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治水不应该仅仅是恢复水质那么简单。


  一年半后的今天,曾经的“黑龙江”东濠涌华丽变身,成为一条“生态河”、“休闲河”、“文化河”———每天10万多吨珠江活水从涌底的引水管溯流而上,至越秀桥,经地下净水厂处理后,流入东濠涌;昔日的水泥堤岸换成了覆盖亲水植物的生态堤岸,在一些地方还设置了供市民戏水的亲水平台;请来文化专家,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小东门桥、越秀桥等古桥,并将年久失修的“东濠会馆”改建为展示广州河涌历史的博物馆。


  截污清淤、雨污分流、调水补水、堤岸建设的综合整治“四步曲”,使黑臭干涸的河涌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也让广州人逐渐恢复对河涌的温暖记忆。


  在83岁的猎德村村民林伯的记忆中,小时候每年端午节猎德涌上赛龙舟,是全村最大的盛事。但随着猎德涌水质的恶化,参加龙舟赛的人越来越少了。近年来,随着珠江新城人口的快速膨胀,原先铺设的截污管道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污水排放量。负责为猎德涌截污的广州市污水公司在猎德涌东岸、西岸又各铺设了截污管道,把漏排的污水全部截走。上游三涌补水工程的建成,将珠江水引入猎德涌“洗白白”。如今的猎德涌,告别了黑臭,取而代之的是碧波荡漾、柳绿花香的美景。今年端午节,猎德村举办龙舟“招景”,来自天河、海珠、番禺、越秀、黄埔等地80多条村的近200条龙舟,在猎德涌上演了“赛龙夺锦”的好戏。林伯高兴地说:“今年的水好多了!”


  人亲水,水亲人。曾经的“公共排污渠”又还原了其本来面目。潺潺水声是童年的摇篮曲,缓缓流动的是生活的节奏。水的回归,对于广州人来说也是一堂生动的“环境教育课”,让广州人铭记,爱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否则环境恶化的苦果要由全体市民来承担。


  交一份科学发展的答卷


  广州治水之路漫长而曲折。治水历程中的“摸爬滚打”,使广州深刻认识到水的流域性、流动性,确定了“系统性治水”的路子,坚持用系统的观点、流域的观点来治水,用珠江的“大水”解决市区河涌的“小水”,提升河涌的自净能力,实现“水活、水满、水清”。


  水,是一座城市的命脉。它不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决定着城市的兴衰。许多世界名城,如巴黎、伦敦乃至中国的苏州、杭州,都曾因水的变质而使一座城市容颜黯淡,又因水的重生而使城市再次成为耀眼的明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放心水,人均GDP就是达到2万美元,也不算科学发展。”一位参与广州治水的工程师坦言,治水的经历让他真正领悟了“一分污染要用十倍代价去偿还”的道理,广州再也不能走回“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必须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这座城市的水环境。


  通过治水,广州深刻领悟到了“城市以环境论输赢”的真理。广州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上的不懈努力,成为了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生动的样本。其“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治水新路子,也为珠三角各地的治水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


  广州治水的执着已经持续了多年,但现在还不是画上句号的时候,因为这份答卷还没达到“满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曾指出:“治水要一年一年抓下去,一届一届抓下去,最终建立起与城市永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洁净水系,使广州不仅成为一个‘绿城’,也成为世界知名的‘水城’!”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北京精准治污背后,有这些“黑科技”支撑
从“海绵”到“韧性”:城市水系统如何化解
杭州通报“余杭自来水异味”调查情况:7人
北京累计利用南水超111亿立方米
永定河(廊坊段)入选河北省第二批美丽河湖
河北省河湖管理保护领域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发
从“防水一哥”迈向“世界一流”——专访东
五部门联合印发海绵城市导则助力濮阳提升城
衡水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内蒙古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热点资讯排行
1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2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3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4IE expo China 2025第二
5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6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72024水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8什么导致了西班牙极端洪涝?
9解锁循环经济密码,开启产业黄金市场 第2
10西班牙媒体:洪灾过后,西班牙鱼米之乡自然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