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至27日,尼罗河流域国家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在解决有关国家对尼罗河合作新协议的分歧方面并无实质性突破,解决尼罗河水分配争端之路依然艰难而漫长。
分歧依旧
今年5月,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和肯尼亚在1999年“尼罗河盆地倡议”基础上签署了“尼罗河合作框架协议”。布隆迪和刚果(金)也计划近期加入协议。新协议要求设立一个永久的尼罗河流域委员会,规定流域各国平等利用尼罗河水,开发水电或灌溉项目只需得到多数流域国家同意即可。
但埃及和苏丹一直谋求捍卫历史协议赋予的尼罗河水分配份额,对新协议表示反对。而依据上世纪早先时候埃及、苏丹等有关方面签订的协议,上游国家在尼罗河修建水坝等工程必须经过埃及同意,埃及每年从尼罗河获得555亿立方米水,苏丹获得185亿立方米水,两国合计用水量占尼罗河水资源的90%。
此次部长级会议上,尼罗河上游和下游国家分歧依旧。5月中旬签署“尼罗河合作框架协议”的5国拒绝退出新协议,而埃及和苏丹则表示不会签署该协议。
开罗大学非洲研究院艾曼?谢巴纳教授认为,尼罗河上游国家需要发展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其迫切之情不亚于埃及对水的渴望。此次会议在解决争端方面并无任何进展。
对话合作
与会的埃及水资源和灌溉部长穆罕默德?阿拉姆说,埃及期望协商达成折衷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埃及与尼罗河流域国家发展关系的方针不变。
自上游5国签署“尼罗河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埃及展开密集的外交行动,派遣官方代表团访问流域多国。5月下旬,肯尼亚和刚果(金)等国领导人到访埃及,与埃及高层就尼罗河水问题交换意见,表示新协议不会危害埃及的利益,埃及使用尼罗河水的份额不会改变。
为加强与尼罗河流域国家的关系,穆巴拉克近日表示,埃及将加大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今年以来,埃及相继宣布了与上游国家数十亿美元的合作项目,涉及建设电站、修建铁路和饮水设施、医疗援助、人才交流和环境保护等。
前路漫漫
尼罗河流经非洲10国,这些国家的总人口达4亿左右,其中约一半人的生活依靠尼罗河水。尤其是埃及,8000万人口中,有90%居住在尼罗河两岸,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
目前,埃及年人均水资源量为700立方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埃及政府已将水安全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高度,列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苏丹乌玛党领导人萨迪克?迈赫迪26日在开罗说,尼罗河水问题必须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应采取措施满足流域国家人民对水和电的需求。但他也警告说,更多的分歧将会影响流域国家的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全球变暖造成的干旱和饥荒等,尼罗河流域各国对水的需求会不断增大,对水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但不论僵局会持续多久,又有多么难打破,谈判与合作仍是尼罗河流域各国解决水争端的最有效办法。(李来房 朱俊清 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