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河上游沿岸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给下游防洪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影响了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省(甘肃)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张景辉认为,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步推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黄河上游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验示范区迫在眉睫。
现状:年土壤流失6112万吨
黄河流经白银市(甘肃)白银、靖远、平川、景泰两县两区,总流程258公里,占其甘肃总流程的52%,流域面积14710平方公里。白银(甘肃)境内黄河主要支流为祖厉河,纵贯会宁全境和靖远5个乡镇。
张景辉代表介绍,由于地理、气候和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产业结构等原因,白银市(甘肃)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森林植被稀疏,人工造林成活率低,成林难度大,是一个严重缺林少绿的地区,并一度成为甘肃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据了解,白银市(甘肃)废水年排放总量达3673万吨,通过东大沟、西大沟等6条排污沟排入黄河,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排放量多达2万吨,重金属浓度超过国家排放标准3倍到25倍之多,对黄河白银段及排水流域的水环境和土地造成了污染,严重威胁着几十万人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白银市(甘肃)水土流失面积2.02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95.5%,年土壤流失量高达6112万吨,土壤侵蚀模数3174.09/km,仅祖厉河流域年侵蚀总量就达4316万吨,占白银市(甘肃)水土流失总量的70.6%,相当于每年流失表土4.5mm左右。大量的泥土随水流入黄河,使祖厉河成为黄河水系有名的“泥河”。
机遇:综合治理多方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继出台,以及国务院《关于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批复》,均为白银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张景辉说,《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为白银市列入了21个项目,规划投资770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36亿元的黄河上游白银段(258公里)水资源综合治理再生回用及生态工程、总投资22.9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重点节水工程、总投资40.2亿元的黄河上游白银段水土保持工程等,均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
建议:将十大工程列入国建规划
为更好地推进黄河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张景辉建议:一是围绕国家有关支持政策和规划,实施黄河上游白银(甘肃)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验示范区项目。二是围绕黄河白银(甘肃)境内258公里及祖厉河中下游河段,做大做强“三大产业”(沿河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沿黄无公害蔬菜产业、黄河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湿地森林保护恢复工程、大环境绿化工程、沿黄快速通道工程、小城镇建设工程、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程、河堤防护工程、河道疏浚工程、高效节水示范工程“十大工程”,规划总投资200多亿元,由国家列入相关专项并给予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