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利明 实习记者 刘玉林 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工商联提出多达19个提案,其中建议针对我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运营资金短缺的情况,设立专项基金,并提出了较具体的意见;以及在民间积极建立民间矛盾化解机制。
在提案中,工商联指出全国每年环境基础设施运营资金需求为430亿元左右,但资金的巨大缺口致使大量环境基础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而在建的大量污水处理项目 “建得起、养不起”,污水垃圾处理收费难以满足运营需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以污水处理为例,现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规定污水处理厂排放必须达到一级A或一级B标准,据测算,每吨污水处理成本将由目前的0.8元提升至1.2元。
对此,工商联提供了翔实的建议,提出中央财政从国债资金或以奖代补基金中拿出一定份额,省、市两级财政从污水垃圾处理费收入中拿出一定份额,在设立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运营专项基金后,由省级建设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其补贴对象为中西部地区及其他收费无法支撑运营地区。其前提一是当地需在规定期限内建立健全污水垃圾收费机制,二是设施运行负荷率和环境绩效需达到相关要求。
由省级建设部门作为基金管理机构制定基金申请程序,为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提供补贴或无息贷款,申请补贴的对象在规定时间内,用收取的污水、垃圾处理费返还基金,使基金能够滚动发展。
基金以补贴对象实际处理量为标准,每处理一吨生活污水补贴0.5元,每处理一吨垃圾补贴50元。
此外,对于不在基金补贴范围内、市场化发育较好的环保项目,如收费标准不足以维持其运营,基金还可以为其作为低息或无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