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 韧性北京,如何让城市耐住考验
韧性北京,如何让城市耐住考验
发布日期:2023/9/20 10:32:10
    粉刷一新的教学楼、焕然一新的桌椅……新学期伊始,经历了灾后紧急重建,房山区石楼中心校夏村小学如期开学,孩子们眼前的校园依旧干净整洁。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8月6日,北京提出全面启动恢复重建,以“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为总的思路,要求将重建工作与韧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多年来,北京将韧性理念融入首都规划之中,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发展之中,持续提升城市整体韧性。



强降雨过后,西郊雨洪调蓄工程阜石路砂石坑蓄水179万立方米。

    核心词汇

    韧性城市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在面临自然和社会压力冲击,特别是遭受重大安全事故、极端天气、地震、洪涝、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凭借其动态平衡、冗余缓冲和自我修复等特性,保持抗压、存续、适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

    未来目标

    2025年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成

    根据2021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北京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到2035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抗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

    市水务局也介绍,到2025年,本市还将实现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重点道路达到小时降雨65毫米不发生积水,其他道路及新城重点道路达到小时降雨54毫米不发生积水。


门头沟(新桥大街段)洪水反演示意图,显示了最大积水深度。

    韧性建设1

    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智慧“哨兵”监测山区动态

    雨量站、次声仪、泥水位计、含水率仪……在房山区一处泥石流隐患点位,多个专业设备自上游向下依序“站岗”,实时传输监测数据,紧盯隐患点的动态变化。随着降雨持续,系统后台发出预警提示警报,工作人员对多项数据进行复核后,避险转移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出。

    这是本市2019年建成投入运行的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遥感、GIS、北斗等技术,结合10个山区的477处重要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16类1889台/套专业设备,构建起数据管理、动态展示、预警分析等8大模块,基本实现了对监测点的动态管理和精准防控。

    “每年汛期前,我们都会对这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南赟介绍,在科技支撑下,目前本市已经可以实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到镇、乡,道路沿线崩塌灾害预警到路段,泥石流灾害预警到沟。

    此外,系统布设于沟道上游泥石流形成区的雨量站,采用了移动通信和北斗卫星双路传输数据,确保在极端气象条件下监测数据正常回传,可以与气象部门的雨量设备互为补充,为风险预判、监测预警和复盘分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汛期前,工作人员对专业监测设备进行维护抽检,确保突发地灾监测预警系统平稳运行。

    韧性建设2

    城市内涝模拟模型

    仿真模型还原降雨过程

    “这次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山区,所以我们利用山洪仿真模型对门头沟区和房山区进行了洪水反演模拟。”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反演模拟,就是结合本次降雨和洪水的观测结果,对流域洪水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它可以动态显示洪水发生过程和排泄路径,让洪水过程更加直观,为评估防洪排水设施作用、分析洪涝原因提供更加科学的工具。

    以受灾较严重的门头沟和中门寺沟两个流域为例,8月1日雨势减小后,工作组即刻到山洪冲击地区进行现场调研,收集实地洪水排泄及淹没资料;8月4日开始搭建洪水反演模拟模型,经过近20次的验证调试,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经过验证的模型,可以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洪水和城市内涝的淹没情况,为灾后恢复重建、长远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本市还建立了城市内涝模拟模型,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重点,反演内涝积水的位置、面积和积水深度,绘制出核心区内涝风险图。“在汛期前,我们就以内涝风险图为依据,为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针对下凹桥、低洼路段等点位进行了风险提示,相应风险点位加强了监测设备布设和抢险人员值守。”市政处相关负责人说。


改造后的G6雨水方涵入河口。

    韧性建设3

    积水内涝治理体系建设

    “三道防线”监测雨水情

    市水务局海绵城市工作处副处长王志丹介绍,近年来,本市从完善工程设施体系、提高设施管理能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完善城市积水内涝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积水内涝治理能力。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完成雨水箅子“平立结合”改造5.9万处,打通“断头管”17处。全市海绵城市建成区达标面积比例达31%,实现70%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与此同时,市水务局已连续五年实施“清管行动”,汛前清掏雨水口、检查井等排水设施;建立积水点自动监测站295处,及时发布积水内涝风险地图,并对重点桥区、易积水点分别落实“一点一策”,修订完善11类280余个应急排水预案,安装雨水口标识9000多处、积水点公示牌125处,移动抽排装备规模达30万立方米/小时。中心城区抢险基点布局优化完善后,实现抢险单元30分钟内到达、核心区20分钟内到达。

    今年,由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全市水文监测设施增加到304个,实现了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全覆盖。市域内洪水、山洪、积水内涝预报实现全覆盖。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阜石路砂石坑水面开阔,四周植被繁茂。

    点位探访

    点位:西郊雨洪调蓄工程

    遭遇强降雨 渗井回补地下水

    在海淀田村山南路北侧,有一大片开阔水域。这里是北京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的核心区域——阜石路砂石坑,最多可容纳680万立方米的水量。

    “7月29日开始的这次强降雨,北京西部、南部部分地区达到了特大暴雨量级。咱们西蓄工程就在北京西部,这次也是经受住了巨大考验。”市城市河湖管理处西蓄工程管理所副所长王长革说,强降雨让阜石路砂石坑的蓄水量增加了179万立方米,接近总库容的三成。“水位最高的时候,52路基本都在水面以下,您看,现在还有印儿呢。”站在检修闸外平台上的王长革往远处一指,记者看到,水面对岸的树林处,被水淹过的痕迹依旧可见。

    王长革口中的52路,是园区里的一条环湖路,这里一共有4条环湖路,都以高程命名,52路,就是所在高程为52米。王长革说,强降雨期间,阜石路砂石坑水位上涨4.45米,最高水位52.14米,已超50.90米的历史最高水位。而截至记者探访时,砂石坑水位已降至49.51米,距最高水位下降了2.63米,蓄水量减少了108万立方米。

    这些水去了哪里?原来,蓄滞在阜石路砂石坑内的水体除少量蒸发外,主要通过坑底两种型号的10眼渗井下渗回补地下水。每眼渗井设计流量0.1立方米/秒,根据不同水位每天可下渗6万立方米至8万立方米水。

    西蓄工程自2017年建成至今,累计蓄水总量达4000多万立方米,大部分都渗入了地下,工程周边地下水位比2017年上升15.8米,有效补充了地下水。


G6雨水方涵改造图

    点位:G6雨水方涵

    排水能力提升6倍 积水加速排出

    “今年不错,之前那么大的雨,路上也没怎么积水。”家住海淀区当代城市家园小区的张阿姨说。当代城市家园小区属于清河片区,往年进入汛期,只要一下大雨,路面就会出现积水,最深处能达到50厘米。今年,清河片区基本没出现积水断路现象,这得归功于汛期前完成的“G6雨水方涵”改造项目。

    “这一片包括当代城市家园在内共有7个积水点,主要是由于雨水管道下游排水不畅造成的。”改造项目负责人、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水资源与环境院综合室主任李张卿介绍,这一片区的雨水主要通过安宁庄前街、安宁庄中街、小营西路、清河北侧路4条横向支路排水管线,汇入沿京藏高速西侧辅路的下游主排水管线。但由于主管线建设时间比较久远,设计标准相对较低,近年来每逢大雨,这里就会出现排水不及时的现象。

    在北五环外京藏高速西侧,清河闸旁的滨河路下方,记者看到一个巨大的方形排水口与河道相连,站在附近桥上,能看到排水口内侧有两个方形管涵,这就是改造后的“G6雨水方涵”。“新改造的雨水方涵起点位于安宁庄路,终点到清河,全长约3.7公里。”李张卿介绍,改造前是一条2.4米宽、1.6米高的排水管道,改造后变成了两条4.6米宽、2.4米高的雨水方涵,排水能力提高了6倍左右,“方涵的宽度和高度,跑一辆小汽车都没问题!”

    来源:北京晚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上游来水“三分其道” 雨污智能分流守卫豹
超大城市如何解决供水难题 ——广州市中心
重庆市奉节县住房城乡建委探索“党建+排水
2022年以来,山东省累计改造市政雨污合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从五方面推进城市排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市排
补上城市生活污水管网短板
孝感市召开地质灾害防治暨城市排水防涝工作
六安市“内外并举”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
极端天气来了能否不淹少淹?上海市水务局局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